惜双双·溪桥寄意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楼上的高处通向远方的路,夕阳余晖洒在草地和绿树间。惋惜春天即将离去,还有人在高台上眺望远方。
思念的人已经离开多日,无法用琴声传达我的心声。相隔遥远却无法相见,那位倚着桥头、临水而居的人又是谁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城上层楼:形容高楼高耸入云,象征着远离故乡。
2. 天边路:指远方的路。
3. 残照:傍晚的阳光。
4. 平芜:平坦的草地。
5. 绿树:绿色的树木。
6. 伤远:因距离遥远而感到伤感。
7. 更:更加。
8. 惜春暮:惋惜春天的逝去。
9. 有人还在高高处:指有人在高处欣赏风景。
10. 断梦:破碎的梦。
11. 归云:飘荡的云彩。
12. 无计使:无法使用。
13. 哀弦寄语:用悲伤的音乐传递信息。
14. 相望:互相观望。
15. 恨不相遇:遗憾不能相见。
16. 倚桥临水:依靠在桥边的水边。
17. 谁家:哪个人家。

去完善
赏析
《惜双双·溪桥寄意》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以巧妙的词句勾勒出一幅清丽的画面。起首两句“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以城楼、天边路与残阳、绿草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开阔而苍凉的景象,为全词营造了凄迷的氛围。接下来的“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则表达了作者感伤离别、珍惜春天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身在高处的人渴望与远方的人相见的愿望。
过片“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则进一步描述了作者思念远方亲人却无法与之联系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哀怨。结尾两句“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则以描绘的画面收尾,道出了作者心中的遗憾和期待,令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双双·溪桥寄意》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的一首抒情词。此词创作于公元990年左右的北宋时期,其时正是词坛由唐入宋过渡阶段。
在这一年头里,张先由于父亲去世而辞官回乡守孝,心境转入宁静而略带哀愁。在故乡,他看到风景依旧,倍感世事如梦,产生了强烈的历史感。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社会正处于承平盛世,国家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活动活跃,知识分子地位较高,成为社会的重要阶层。而科举制度使得文人有了进入官僚体系的通道,他们纷纷致力于吟诗作词,借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个时代对文人给予了很大的舞台,为张先这样的诗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