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

标题包含
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
休沐来寻九里松,故因晴日觉春容。 寒余浅水红衣尽,淡抹轻烟紫翠重。 倦向山僧谈白叶,归从逋客醉黄封。 尘埃瞇目成深省,何处招提鸣晓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流谦(1072年-1128年),字无变,号澹轩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同乡。 李流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休闲的日子里来到了九里松,由于天气晴朗,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景象。 寒冷的河水消退,红衣已经消失殆尽,淡抹的轻烟中弥漫着紫色和绿色的韵味。 与山僧交谈了关于白色的叶子的话题,然后跟随逃走的人品尝了黄色的封印美酒。 尘埃模糊了我的眼睛,使我深深地反省,哪里的寺庙会敲响早晨的钟声呢?
去完善
释义
1. 休沐:指休息洗沐,这里指放假的日子。古代官员每五天有一次休假,称作“休沐”。 2. 九里松:是杭州西湖的一个景点,位于西湖西岸的松岭桥附近。 3. 晴日:晴朗的天气。 4. 春容:春天的景色。 5. 寒余:寒冷之余。 6. 红衣:红色的荷花花瓣。 7. 淡抹:轻轻涂抹。 8. 轻烟:淡薄的烟雾。 9. 紫翠:紫色的翡翠,这里形容远山的颜色。 10. 白叶:一种白色的茶叶。 11. 逋客:逃避尘世的人,这里指隐士。 12. 黄封:黄纸封缄的酒,即御酒。 13. 尘埃瞇目:眼睛被灰尘迷住了。 14. 深省:深刻的反省。 15. 招提:佛寺的一种称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流谦在十月初旬与好友出游时的感慨之作。诗以“九里松”为主线,描绘了秋天独有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 首联“休沐来寻九里松,故因晴日觉春容。” 点明了此次出游的背景——休息之时出来寻找九里松的景致,晴天里感受到春天的容貌。“春容”一词用在这里颇有深意,诗人看似是在描述眼前的秋天景色,却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活力,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春天的向往,与眼前秋天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颔联“寒余浅水红衣尽,淡抹轻烟紫翠重。” 进一步具体描绘了秋天的景物。寒冷中,红色的树叶凋落殆尽;而远方,淡淡的烟雾和浓重的青山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色彩的搭配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 颈联“倦向山僧谈白叶,归从逋客醉黄封。” 传达了诗人与僧人、隐士之间的交往。疲惫之余,与山中僧人谈论关于白色叶子的话题;回到家中,则与那些像逋客一样的隐士分享着黄色的美酒。这里诗人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尾联“尘埃瞇目成深省,何处招提鸣晓钟。” 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启示。尘世中的纷扰让他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心中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此刻的他渴望听到招提寺那清晨的钟声,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十月十五日同黄大博出城》是南宋著名文人李流谦所作。李流谦生活在南宋晚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曾多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晚期,正值我国历史上较为动乱的时期。由于金国入侵、战争频发等原因,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李流谦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又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以诗歌为载体,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李流谦生活的时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日益凸显。他本人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相反,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这首诗中,李流谦与好友黄大博一同出城,欣赏深秋时节的美景。他们漫步在落叶满地的林间小道上,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此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人生短暂、岁月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其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