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后早行

标题包含
雨后早行
鼓钲攒点担先行,未报平安睡已惊。 灯火避明天弄晓,鸟乌无乐雨悭晴。 唤来野渡水新涨,饱得晨炊烟自横。 驿使岭头无一信,笋舆咿轧强贪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鼓声和铜铃声催人前行,还未来得及报告平安,就已惊醒沉睡中的人。 灯火渐熄天边露出曙光,鸟儿无声是因为雨天剥夺了晴朗。 唤来河畔的水位上涨,早晨的炊烟在空中飘荡。 山岭间的驿站没有一封来信,摇摇晃晃的轿子还在勉强赶路。
去完善
释义
1. 鼓钲:古代的军乐器,这里借指敲击声或敲打的声音。 2. 攒点:表示众多的亮点。 3. 担先行:意指以肩挑重担走在前面。 4. 未报平安:即没有报告已经安全到达。 5. 灯火避明:灯火在光明处会显得很暗淡。 6. 鸟乌无乐:鸟儿在阴雨天气里没有快乐的气氛。 7. 雨悭晴:意思是天不下雨则阳光灿烂。 8. 野渡:野外渡口。 9. 水新涨:雨水使河水上涨。 10. 饱得晨炊:清晨炊烟充分升起。 11. 驿使:古代驿站的差役。 12. 岭头:山岭之上。 13. 无一信:指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14. 笋舆:竹制的轻便轿子。 15. 咿轧:形容车船行驶声。 16. 强贪程:勉力争取路程和时间。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鼓钲攒点担先行,未报平安睡已惊”。这两句诗以“鼓钲”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纷纷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行人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情景。此外,“未报平安”则表达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 颔联:“灯火避明天弄晓,鸟乌无乐雨悭晴”。这二句中,“灯火避明”和“鸟乌无乐”分别描绘出了灯光在黑暗中闪烁以及鸟儿因天气恶劣而失去了欢快歌唱的场景,从而反映出春雨中的寂静与萧条。 颈联:“唤来野渡水新涨,饱得晨炊烟自横”。“野渡水新涨”意味着雨水充盈,暗示着春天已经到来;而“晨炊烟自横”则展现了一派宁静的农村景象,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安逸与宁静。 尾联:“驿使岭头无一信,笋舆咿轧强贪程”。“驿使岭头无一信”表达了对家中音讯的盼望,表现出诗人的思家之情;而“笋舆咿轧强贪程”则是描述了诗人不顾路途遥远,依旧奋力前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早行》是南宋诗人曹彦约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曹彦约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朝廷的重臣,担任过多种要职,如尚书省左司郎中、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等。然而,在宋金战争爆发后,他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至江西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担任知州。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描述地方风物和抒发政治抱负的诗篇,如这首《雨后早行》。 在曹彦约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而南宋内部的权力斗争也使得政局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曹彦约坚持抵抗金兵的侵略,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南宋朝廷的支持,反而被贬谪至偏远地区。这使得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感到忧虑和失望。 《雨后早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雨后的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