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酒
薄薄酒,可尽欢。
粗粗布,可御寒。
丑妇不与人争妍。
西园公卿百万钱,何如江湖散人秋风一钓船。
万骑出塞铭燕然,何如馿背长吟灞桥风雪天。
张灯夜宴,不如濯足早眠。
高谈雄辩,不如静坐忘言。
八珍犀筯,不如一饱苜蓿盘。
高车驷马,不如杖屦行花边。
一身自适心乃安,人生谁能满百年。
富贵蚁穴一梦觉,利名蜗角两触蛮。
得之何荣失何辱,万物飘忽风中烟。
不如眼前一杯酒,凭高舒啸天地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浅酌美酒,尽兴就好。
穿着朴素,保暖足矣。
丑妻不与人争艳。
皇宫里的荣华富贵又如何比得上江湖间垂钓的悠然自得。
纵马疆场,英勇荣光,怎及驴背上哼着小曲,赏雪漫步。
华灯初上的宴会,还是比不上洗洗脚早早休息。
夸夸其谈的辩论,又怎及静坐沉思,无言以对。
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都比不过简单的一顿饭。
豪华的车马,又怎比得过用竹竿行走在花海之中。
只有内心满足才是真的快乐,谁又能活到一百岁呢?
富贵的美梦总会醒来,名利不过是短暂的假象。
得到它有何荣耀,失去它又有何羞耻,万物都是转瞬即逝,如风中的烟雾。
所以,眼前的这杯酒才是最重要的,登高望远,让天地间更宽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薄薄酒:味道淡薄的酒,这里指普通的酒。
2. 粗粗布:粗糙的布料,这里指简单的衣物。
3. 西园公卿:西园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这里指权贵们。
4. 万骑出塞铭燕然:形容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燕然山是古代匈奴的活动区域。
5. 张灯夜宴:指繁华的夜晚宴会。
6. 高谈雄辩:形容善于辩论的人。
7. 八珍犀筯:古代对美食的称呼,八珍是指各种美味的食材,犀筯是犀牛角制作的筷子。
8. 高车驷马:豪华的马车。
9. 苜蓿盘:指简单的菜肴。
10. 杖屦行花边:指悠闲地在花丛中漫步。
11. 利名蜗角:比喻名利如同蜗牛头上的角一样渺小。
12. 触蛮:指蜗牛角上的两种小动物,这里比喻为名利而争斗的人们。
13. 风中烟:指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14. 凭高舒啸:站在高处尽情地呼喊。
去完善
赏析
《薄薄酒》这首诗通过一连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利、地位、物质享受等方面的超脱态度和豁达人生观。诗人认为,粗茶淡饭可以饱腹,布衣可以保暖,生活中的简单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在诗中,他批评了那些追求名利、地位的人,认为他们不懂生活的真谛,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薄薄酒》是宋代词人于石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38年左右。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兵入侵、战乱频繁的阶段,因此《薄薄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心境和忧患意识。
在这个时期,于石的生平事迹鲜有详细记载。然而,从他这首词的意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战乱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中国大地,民众生活困苦,精神寄托匮乏。
此外,宋代的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也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理学观念的兴起使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于石在《薄薄酒》中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