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病中作
病阑无奈客尘婴,百绕西湖梦不成。
白发自怜非故我,青山何事亦鬭情。
坡仙未死人安在,处士归来或有盟。
人物风情皆若此,还将老泪月同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病重无客来相扰,百般缠绵却难圆西湖梦。
可怜我这满头白发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那青山为何也勾起了我的哀愁。
苏轼虽去犹在人何在,高人隐士归来或许能与我共鸣。
人间的风土人情都是如此,只有我与明月一同流下泪水。
去完善
释义
1. 病阑:疾病将要痊愈的时候。阑,将尽。
2. 无奈:表示无可奈何。
3. 客尘:借指世俗的烦恼。
4. 婴:缠绕。
5. 百绕:多次环绕,形容对某地的喜爱和依恋。
6. 梦不成:指未能如愿实现梦想。
7. 自怜:自我怜悯,表示自己同情自己。
8. 非故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比喻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有很大不同。
9. 何事:为什么。
10. 鬭情:即斗情,争艳,竞相比美。
11. 坡仙:指苏东坡,这里用来赞美他的才华和人品。
12. 未死:指精神永存。
13. 安在:在哪里。
14. 处士:指隐居的人。
15. 归来:回归故里。
16. 有盟:有共同的理想或信念。
17. 人物:人才和物产。
18. 风情:指风俗和景色。
19. 若此:像这样。
20. 老泪:老年时的泪水。
21. 月同倾:与月亮共同流淌。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病阑”开篇,表现自己因病魔困扰而难以摆脱的窘境,紧接着用“客尘婴”表达出在旅途中染上疾病的无奈。这样的困境让诗人在梦中也无法离开百绕的西湖。
颔联:诗人反思自己,觉得白发满头已不再是曾经的自我,不禁感到悲凉。看到青山美景依旧,却无端生出争艳斗胜的感慨。诗人以反诘的形式表达了心中情感的复杂交织。
颈联:诗人提到苏轼逝世后人们仍在传颂其才华横溢的事迹,并用“坡仙”表达对苏轼的景仰和怀念。同时,诗人联想到梅福弃官归隐的事迹,期待志同道合之人的相知相惜。
尾联:诗人感叹此情此景,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情都让他难以忘怀,最后愿与明月一起洒下悲伤的泪水,抒发深沉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武林病中作》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96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南侵,战事频繁,民不聊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宝昙已经年逾古稀,他的生活经历可谓坎坷。早年在临安(今杭州)灵隐寺出家为僧,后又入五山十刹之列,成为一代名僧。然而随着战乱的爆发,他所在的寺院被毁,僧众四散,宝昙亦因病重被迫离寺。
在此时期,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对外无法抵御金兵的侵略,对内又矛盾重重。民间疾苦日甚一日,民生困苦,百姓流离失所。释宝昙作为一名僧人,虽远离尘嚣,却心念苍生,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