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紫芝图

标题包含
紫芝图
坐诵行歌忆紫芝,江南有愧断肠词。 后于王母三千岁,始见商山十二枝。 日上宝光应倒射,柱间甘露足华滋。 吾乡岁晚滩声小,忠孝波澜断在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坐着吟诵诗篇、走路哼唱歌曲,我回想起了紫色的灵芝;江南的我愧疚地读着悲伤的词句。 比我迟出生三千年的人中,才知道商山上有十二株树木。 太阳上升,那宝贝的光芒应该反射出来;柱子之间,甘美的露水足够让花儿生长。 我的故乡,一年年末的时候,河滩上的水声渐渐变小;忠诚和孝顺所掀起的波澜,就在这个时候停止了。
去完善
释义
1. 紫芝:一种灵芝草,这里指代隐居的地方或生活。 2. 江南:地理概念,一般指的是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3. 王母:即西王母,神话中的人物,这里可能指代神仙或者理想的生活状态。 4. 商山: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山脉,山中多有隐居者,此处以商山代指隐逸之地。 5. 柱间:建筑物的柱子之间,这里可能指代房屋的布局。 6. 甘露:甘甜的露水,这里形容生活环境的美好。 7. 忠孝:忠诚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 波澜: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去完善
赏析
《紫芝图》是宋代诗人释宝昙的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紫芝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深厚历史底蕴的赞美。全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联“坐诵行歌忆紫芝,江南有愧断肠词”,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坐在江南水乡诵读古诗、歌唱民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紫芝的深深怀念。同时,也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内涵,使人心生向往。 颔联“后于王母三千岁,始见商山十二枝”,诗人借用典故,将紫芝比作商山的四皓,表达了紫芝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寓意了江南水乡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底蕴。 颈联“日上宝光应倒射,柱间甘露足华滋”,诗人通过对阳光照射紫芝时产生的宝光和柱间滴落的甘露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紫芝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尾联“吾乡岁晚滩声小,忠孝波澜断在斯”,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故乡在岁末时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忠诚孝道精神的坚守和传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紫芝图》是南宋诗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描绘灵芝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禅宗的影响,强调通过直觉和悟性来感知自然和人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宝昙已经是一位具有丰富阅历的僧人。他曾在南宋的京城临安(今杭州)担任僧职,并与其他文人士大夫多有交往。在此期间,他可能看到了一幅描绘灵芝草的画作,从而引发了灵感,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金人的侵略之下,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因此,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紫芝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