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标题包含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
俗学浅无源,涧谷才咫尺。 志士务广深,沧溟渺难测。 俗子一作吏,书几尘土积。 志士虽涖官,群书玩无斁。 废书固俗子,既俗又奚责。 嗜书苟不已,无乃旷厥职。 臧谷均亡羊,孰为失与得。 古人有大端,后学宜取则。 有余不可尽,不足在所益。 努力求至当,毋蹈一偏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浅薄庸俗的学习,只在眼前的浅显处。有志向的人追求广度和深度,广阔的大海难以测量。平庸之人一旦做了官,书籍便被尘土堆积。有志向的人即使做官,也依旧热爱阅读各种书籍。放弃读书固然是庸俗的行为,但既然已经庸俗,又何必责备呢?如果真心热爱读书,是不是等于忽略了职责呢?丢羊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得到或失去,关键在于行为本身。古人有重要的教导,后来的人应当以此为准则。学习要有余力,不足之处可以加以弥补。努力学习以求得当,不要走向极端。
去完善
释义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注释: 1. 涧谷:山谷,比喻知识浅薄的人。 2. 沧溟:大海,这里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3. 吏:官员,这里指从事行政工作的人。 4. 玩:研习。 5. 无斁:不知疲倦。 6. 废书:指不学习的人。 7. 旷厥职:玩忽职守。 8. 臧谷:两个牧羊人,这里比喻同样忽视正事的人。 9. 大端:主要方面。 10. 取则:效法榜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学习和做官的诗。诗人认为学习的深浅和视野的宽广度有很大的关系,“涧谷”比喻浅薄的知识,“沧溟”表示广大无边的学问。接着用“俗子”和“志士”对比,指出世俗之人忙于功名而忽视读书,有志向的人虽然做了官但依然热爱学习。诗人提醒人们,废置书籍固然是俗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沉迷于书本而忘记自己的职责也是一种过失。从臧谷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得失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最后,诗人强调古代贤人都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后人应该以此为榜样,不断追求真理,避免走向极端。这首诗鼓励人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迷失自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枕上有感呈吕子约》是南宋时期诗人袁燮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当时袁燮担任翰林院修撰一职,潜心研究学问。他在与吕子约的交流过程中,受到对方的启发和影响,从而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悟的诗歌。 在袁燮生活的年代,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则存在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到爱国事业和民生问题的关注中。袁燮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袁燮在与吕子约的交往中,两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探讨学问的过程中,共同关注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首《枕上有感呈吕子约》正是表达了袁燮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