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
已啭春风百鸟声,斩新飞雪满江城。
漫天干雨纷纷暗,到地空花片片明。
白玉九衢惊晓起,黄云千亩看秋成。
更怜洗尽年年瘴,山鬼忧幽不敢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化作了歌声,百鸟齐鸣,
一场新的飞雪覆盖整个城市。
漫天的雨滴昏暗不明,
但落在地面的花瓣却明亮耀眼。
清晨醒来,街道如白玉般洁净,
秋天丰收时,金黄的麦田一片。
更让人欢喜的是它洗净了年复一年的污浊之气,
让山中鬼魅不再忧虑阴郁。
去完善
释义
1. 啭:鸟鸣声
2. 斩新:非常新鲜,崭新
3. 江城:指长江流域的城市,这里应该指洪朋所在的城市
4. 干雨:指的是雪花降落时像下雨一样
5. 白玉:形容雪地洁白如玉
6. 九衢:繁华的街道,这里借指城市的各个地方
7. 黄云:这里指金黄色的麦田
8. 秋成:秋季丰收的景象
9. 山鬼:山里的精灵,这里比喻山间的瘴气
10. 忧幽:忧虑、压抑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喜雪》以喜悦的心情描绘了雪景之美。首句“已啭春风百鸟声”,通过百鸟齐鸣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到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斩新飞雪满江城”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雪花的赞美。
诗中,“漫天干雨纷纷暗”与“到地空花片片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后者则展示了地面雪花的明亮和纯净。这种对比手法使得雪景更加生动立体。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继续展示了对雪景的热爱:“白玉九衢惊晓起,黄云千亩看秋成。”早晨的白雪和秋天的金黄之色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丰收的季节。最后两句“更怜洗尽年年瘴,山鬼忧幽不敢行。”则是表达了雪景给大自然带来的好处,净化了环境,连山鬼都为此感到欣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雪》是南宋诗人洪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阶段,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洪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家庭原本富有,但在战乱中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坚持创作,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喜雪》这首诗中,洪朋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以及人们欢庆丰收的情景。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