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资政富公新诗
贤辅于朝廷,中外唯所用。
中则翊万枢,天业日以重。
外则泰一方,君治亦云共。
公今得淮康,大厦辍隆栋。
惠政聊一施,万室绝愁痛。
狱讼不复烦,甘脆诚足奉。
优游为文章,六义本规讽。
长篇灿臣轴,邮驿邈见送。
发函捧琼瑰,再拜喜吟诵。
高调既古雅,奇格复豪纵。
钧天张广乐,累夕骇谷梦。
宛马历夷途,万里不可控。
李杜若复生,屈伏事非恐。
况夫浅浅流,固莫测源洞。
何时衮衣归,瞻望慰民众。
事业追夔龙,风烈陋姚宋。
曰赓元首歌,间助薰琴弄。
太平告成功,郊庙形嘉颂。
九奏人神和,舞兽而仪凤。
休闻狼跋诗,万世发长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朝廷上发挥辅佐作用的人,无论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在内能协助处理众多政务,国家事务日益繁复。在外能让地方安定和谐,君王治理也可以相辅相成。如今您担任了淮康的职位,国家的根基更加稳固。实施仁政让百姓远离苦难,诉讼案件减少,百姓安居乐业。您的文章优美流畅,言辞富有哲理。长篇大作令人叹服,通过邮驿广为传播。开启信函如同捧着宝玉,满怀敬意地诵读。行文格调高雅,想象力奔放。犹如天籁之音在耳边回荡,让人陶醉其中难以忘怀。这才华横溢的马儿在广阔的道路上奔驰,无人能驾驭其疾驰。即使是李白杜甫重生,恐怕也不得不折腰拜服。更何况那些浅薄之流,根本无法探究您深邃的内涵。希望有一天能听到您功成身退的消息,慰藉民众的热切期盼。您的事业堪比夔龙,风貌德行超越了姚崇宋景。您可以继续谱写华章,给神州大地带来繁荣与安宁。在国家庆典上留下永恒的赞颂,享受天地人的和谐美好。万人敬仰的您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去完善
释义
1. 中外:指中央和地方。
2. 万枢:指国家的各种政务。
3. 天业:皇帝的基业。
4. 泰:治理得很好。
5. 君治:君主的政治措施。
6. 淮康:指淮康节度使,这里指资政富公的官职。
7. 大厦:指国家。
8. 辍:停止。
9. 隆栋:指重要的栋梁之才。
10. 惠政:仁政,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11. 聊:姑且,勉强。
12. 绝:消除。
13. 狱讼:诉讼案件。
14. 烦:麻烦。
15. 甘脆:美味的食品。
16. 六义:诗的六种表现手法:风、赋、比、兴、雅、颂。
17. 长篇:指富公的诗篇。
18. 灿:光彩夺目。
19. 邮驿: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驿站。
20. 遥:遥远。
21. 发函:打开信件。
22. 琼瑰:珍贵的宝石,比喻美好的诗文。
23. 高调:高尚的格调。
24. 钧天:天上的音乐。
25. 累夕:连续几夜。
26. 骇:惊吓。
27. 谷梦:杜甫的梦。
28. 宛马:指汉唐时期来自西域的骏马。
29. 历:经历。
30. 夷途:平坦的道路。
31. 李杜:李白和杜甫,唐朝著名的诗人。
32. 屈伏:折服。
33. 浅浅流:形容诗歌的浅显易懂。
34. 源洞:源头。
35. 衮衣:皇帝的衣服。
36. 夔龙:舜的大臣夔和龙,这里指贤能的辅政大臣。
37. 姚宋:指唐朝的名臣姚崇和宋璟。
38. 赓:续作。
39. 元歌:歌颂皇帝的诗歌。
40. 薰琴:古代的宝琴。
41. 九奏: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神明的音乐。
42. 人神和:人与神共同和谐。
43. 舞兽:古代皇家宴会上的表演节目。
44. 仪凤:凤凰,古代皇家的象征。
45. 狼跋诗:古代讽刺诗的一种,这里指不利于国家的诗歌。
46. 休闻:不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览资政富公新诗》,是作者韩琦写给朋友富弼的一首诗歌。全诗分为四联,结构严谨,主题明确,通过对富弼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他才干和人品的敬仰之情。
首联“贤辅于朝廷,中外唯所用”,描绘了富弼在朝廷担任要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事务都能妥善处理。次联“中则翊万枢,天业日以重;外则泰一方,君治亦云共”,进一步描述了富弼在内政外交方面的卓越才能,他的领导使得国家事务日益繁重,但人民生活却蒸蒸日上。
颔联“公今得淮康,大厦辍隆栋”,意指富弼被任命为淮康军节度使,他在这一职务上的表现如同一根大梁支撑起国家的大厦。颈联“惠政聊一施,万室绝愁痛;狱讼不复烦,甘脆诚足奉”,体现了富弼在地方治理上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得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不再因为繁琐的官司而烦恼。
“优游为文章,六义本规讽”,表现了富弼擅长写作,他的诗文寓教于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接下来的两联“长篇灿臣轴,邮驿邈见送;发函捧琼瑰,再拜喜吟诵”,描述了富弼的诗文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
尾联“何时衮衣归,瞻望慰民众;事业追夔龙,风烈陋姚宋;曰赓元首歌,间助薰琴弄;太平告成功,郊庙形嘉颂。九奏人神和,舞兽而仪凤;休闻狼跋诗,万世发长恸”,表达了诗人期待富弼有朝一日能回到朝廷,为国家和民众继续作出贡献,他的功绩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览资政富公新诗》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在公元1048年所创作的。此时他任京西转运使,掌管京西路财政、行政事务。京西路位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地跨黄河两岸,战略位置重要,韩琦在此任重责大,忧国忧民之心更为强烈。
创作此诗的同年,宋夏战争愈演愈烈,西夏军队多次进犯宋朝边疆。在这场战争中,韩琦表现英勇,主张积极备战,坚守边防,保卫家国。此外,当时北方的契丹也是宋朝的一大威胁,两国关系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琦深感重任在肩,渴望为国家效力,尽展忠诚与担当。
除了国家大事之外,韩琦还关心民生疾苦。他在任期间,大力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地方文化建设,鼓励民间文艺发展,努力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正是这种家国情怀和为民谋福祉的精神,促使韩琦创作出这首充满豪情的诗歌,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的无限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