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寄诸弟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草木生长,庭院里出现了白雾,这让我更加想念远方的兄弟。我整日坐在书房无事可做,只能在芭蕉叶上独自写诗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闲居:指闲暇时居住的地方。
2. 寄诸弟:写给兄弟们的书信。
3. 秋草:秋天的草。
4. 庭:庭院。
5.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9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
6. 故园:故乡,这里指韦应物兄弟们的家园。
7. 益:更加。
8. 相思:互相思念。
9. 尽日:整日。
10. 高斋:书房。
11. 无一事:没有事情做。
12. 芭蕉:一种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
13. 叶上:芭蕉叶子上。
14. 独题诗:独自写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居生活的诗作。开篇以"秋草生庭白露时"的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同时也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境。接着用"故园诸弟益相思"一句,表达出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尽日高斋无一事",揭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寂寞与无聊。最后以"芭蕉叶上独题诗"结束,既表现出诗人的才情,也传达出诗人孤独、无奈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居寄诸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65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几年。在这段时间里,韦应物担任了多个官职,从地方到中央,但始终未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深感官场险恶,难以施展才华,因此萌生了退隐的念头。
在这一时期,大唐帝国已经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和强大,战争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皇帝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藩镇割据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朝野上下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文人墨客们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在这种背景下,韦应物创作了《闲居寄诸弟》一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兄弟们的关切之情。诗中写道:“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远离尘嚣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