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君别后相续寄书,作此酬之
多病怯烦暑,短才忧近职。跂足北窗风,遥怀浩无极。
故人易成别,诗句空相忆。尺素寄天涯,淦江秋水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体质虚弱,害怕炎热的夏天;才能有限,忧虑繁重的工作。抬脚靠近北窗,感受清风拂面,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之情。老朋友总是容易分别,只能通过诗篇寄托彼此的思念。寄去一封书信,告诉远方的故人,淦江的水此时正是秋天般清澈的颜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多病:身体衰弱。
2. 烦暑:炎热难受的天气。
3. 短才:指才能不足。
4. 跂足: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殷切。
5. 北窗风:北风吹过的窗户,有清凉之意。
6. 遥怀:遥远的怀念。
7. 浩无极:广大无边。
8. 故人:老朋友。
9. 空:白白地。
10. 诗疑:诗篇的思绪。
11. 尺素:指书信。
12. 天涯:天的边际,这里指远方。
13. 淦江:水名,赣江,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
14. 秋水色:秋天的江水颜色,清澈碧绿。
去完善
赏析
该诗描绘了与故人别离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多病怯烦暑,短才忧近职”描述了自己身体多病、能力不足的状况,凸显了生活上的困境。颔联“跂足北窗风,遥怀浩无极”则表现了在炎炎夏日中渴望乘风而去的愿望,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无尽思念。颈联“故人易成别,诗句空相忆”传达了离别容易重逢难的感慨,而只能通过诗句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尾联“尺素寄天涯,淦江秋水色”则以清澈的江水为背景,寓意着将真挚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传达给远方的友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孟君别后相续寄书,作此酬之》是五代南唐时期著名文人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58年至960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处于南唐灭亡的前夕。当时,徐铉因才学出众而受到南唐后主的器重,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南唐逐渐陷入宋的统治之下,徐铉也因此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徐铉与好友孟君离散,二人只能通过书信往来交流彼此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便是徐铉在收到孟君的来信后,感慨万分而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在这一时期,南唐政治腐败、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徐铉作为一位文人,虽然无力改变现状,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诗歌表达对友情的真挚感情和对国家的忧虑。这种情怀使得徐铉的诗词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