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显和答旦字韵诗再用前韵寄文显
忆昔追随昏复旦,负郭虽赊足忘倦。
别之未觉梦魂疏,但恨有时音信断。
世间变化何不有,深谷宁须问高岸。
我今瘦骨立如山,君亦童头不能乱。
君不见箪瓢自乐保清名,富贵失时多远窜。
千年青史固茫茫,精意所关唯此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起曾经的日日夜夜,无论相隔多遥远,追逐梦想的步伐从未停歇,尽管辛苦也甘之如饴。离别之际并未觉得思念渐淡,只是遗憾彼此的联系时而中断。世事变迁本是常态,犹如深渊与山巅同在。如今我们身形消瘦却意志坚定,彼此关爱如同孩童一般纯真无暇。你不曾看到那些清贫自乐而保留下好名声的人,他们在失去富贵荣华之时选择远离纷扰。千年的历史记载了无数的沧桑变幻,而我们执着追求的精神之光永远不会磨灭。
去完善
释义
1. 昏旦:指黄昏与黎明。这里借指时间更替,岁月流转。
2. 负郭:背对城郭,靠近城墙。这里指离城市不远的地方。
3. 赊:遥远。
4. 梦魂疏:梦中相见的次数减少,形容思念之情渐淡。
5. 有:存在。
6. 深谷:喻指困境或险恶境地。
7. 高岸:指地位高贵的人。
8. 童头:未成年而蓄发的儿童。这里指头发尚未花白。
9. 乱:散开。
10. 箪瓢:用竹子编成的盛饭器,借指隐居生活。
11. 远窜:远离尘世。
12. 青史:史册,史书。
13. 精意:精神,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文显和答旦字韵诗再用前韵寄文显”,作者是南宋诗人赵蕃。全诗共十句,以平缓的语调,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世事的看法。
首联回顾往昔岁月,诗人与友人日夜相伴,即便居住地偏远,也未曾感到疲倦。颔联则诉说离别之后,虽然梦中相逢渐少,却因音信中断而感到遗憾。颈联感叹世间万事无常,像山谷中的深度和高度一般瞬息万变,表达了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的深刻洞察。
在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以自身形象勉励友人。诗人瘦骨嶙峋却坚定地站立如峰,友人童颜鹤发却镇定不乱,共同表现出两人的坚定品质和高尚情操。最后,诗人用古人箪瓢自乐的故事告诫世人,应珍视贫贱之中的清白名声,不要过分追求富贵,以免失足远窜。
在尾联中,诗人点明了历史的悠长和无常,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人精神的本质和价值,在于他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整首诗诗意浓郁,充满了人生哲理,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诗人赵蕃在江西庐山地区担任南康知军一职。当时,他与本地区的学者、官员互动频繁,相互唱和之作颇富。在这个时期,他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如文显等人,因此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在这段时间里,赵蕃一直关心民生疾苦,积极推行儒家的道德教化。然而,他在政治生涯中屡遭挫折,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文显和答旦字韵诗再用前韵寄文显》,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