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隆次公小饮
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门外艳阳天。
奚为有客携壶至,又以闲人到酒边。
山路试登桃映日,溪城一望草如烟。
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觉心情胜去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年生活过得迷迷糊糊只想醉生梦死,对外面阳光明媚的日子浑然不觉。
为什么会有朋友带着酒来找我呢?原来是因为他们都是无所事事的人来到我这里喝酒聊天。
我们一起去山里,登上山巅,看到桃树掩映着阳光;我们望向溪水旁的城池,那里的草地如轻烟般美轮美奂。
春分时节的花儿开了多少?并未觉得今年的心情比去年更好。
去完善
释义
1. 老境:年老的人生阶段。
2. 昏昏:形容神志不清,这里借指人老了。
3. 只:仅,只有。
4. 醉眠:醉酒入睡。
5. 门外:指户外或身边以外的地方。
6. 艳阳天:阳光明媚的日子。
7. 奚为:为何,表示疑问。
8. 有客:有客人来访。
9. 携壶至:携带酒具前来。
10. 闲人:无事可做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1. 酒边:喝酒的时候。
12. 山路:山间的道路。
13. 试登:试着登上。
14. 桃映日:桃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
15. 溪城:靠近溪流的城市。
16. 一望:一眼望去,放眼望去。
17. 草如烟:形容草地上的草长得繁茂,就像烟雾一样。
18.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昼夜平分。
19. 花事:花开花落的过程。
20. 多少:数量的大小、多少。
21. 未觉:没有感觉到。
22. 心情:指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3. 胜:超过,胜过。
24. 去年:指上一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共饮的时光中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留恋。首联以“老境昏昏”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年迈且生活略显困顿的状况,但诗人并不为之困扰,而是选择了沉醉于梦乡,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接下来,诗人通过“不知门外艳阳天”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婉转自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和无奈。颔联则将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一方面诗人感到困惑,为何有客人提着酒壶来找他;另一方面又觉得悠闲自在,愿意与友人分享这杯中之物。颈联转向描绘周围景色,通过“山路试登桃映日”和“溪城一望草如烟”两句,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以及他面对这一景象时的愉悦心情。尾联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回忆。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色以及心境变化的巧妙捕捉,将春天的美好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子隆次公小饮》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中期(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诗人在这个时期,由于个人才华横溢,深得朝野敬重。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他逐渐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在同子隆次公共饮时,诗人借景抒情,将这种感慨融入到诗歌之中,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的哲思。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文人墨客普遍关注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等主题,这也影响了袁说友的文学创作。他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也是那个时期许多文人骚客的共同心声。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以及时代的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