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 其二
洛城曾与公相别,已为人生老别难。
今作绋讴成永诀,满襟悲泪转汍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洛城与公相告辞,意味着人生之中告别的老人们已经难以承受。如今唱着送葬之歌成为永远的诀别,满怀悲伤的泪水如翻涌的波浪。
去完善
释义
1.洛城:洛阳城的简称,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或任职的地方。
2.绋讴:出殡时挽歌之意。
3.汍澜:形容泪水横流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 其二》是宋朝文学家文彦博悼念韩康公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与韩康公在洛阳离别时的场景,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洛城曾与公相别,已为人生老别难。”通过描述两人在洛阳离别的情景,强调了离别的艰难。诗人以洛阳为背景,因为洛阳曾是北宋的都城,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同时,“已为人生老别难”则传达了随着年龄增长,分离变得更困难的观点,表达了对岁月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视。
第二句“今作绋讴成永诀,满襟悲泪转汍澜。”则是描写了诗人得知韩康公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的心情。诗人用“绋讴成永诀”来形容丧礼上的挽歌,寓意着与故人永远的告别。最后一句“满襟悲泪转汍澜。”则描绘出诗人因失去挚友而泪流满面,情绪波动无法平静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文彦博的这首《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 其二》,约作于公元1057年。当时,诗人文彦博已是五十五岁的年纪,历任尚书令、开封府尹等要职,在朝野之间有很高的声望。然而,他虽身处高位,却时刻心系国家百姓,始终保持着忠诚正直的品质。
在这首挽词的创作年代,北宋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繁荣程度。政治方面,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庆历新政等,以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僚体制。经济上,商业逐渐兴起,城市日益繁荣,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文化领域,儒学复兴,佛、道、墨各家思想交融,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文彦博创作的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刚刚去世的太傅康国韩公。这位韩公一生为国家无私奉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文彦博作为他的好友和同事,深感悲痛,写下了这首诗表达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