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

标题包含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
不较平崧与右崧,大都亭阁尽穹崇。 太行太室当前后,俱是山家入望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论平原还是高山,所有的亭台楼阁都显得那么宏伟高大。太行山和太室山前后环绕,都是我们这山中人家常见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文彦博所作。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平崧阁与右崧亭之间的景致。下面是本首诗的注释: 1. 平崧与右崧:分别指平崧阁和右崧亭。 2. 大都:此处指大体上。 3. 亭阁:泛指楼阁。 4. 穹崇:高大壮观的样子。 5. 太行: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 6. 太室:即嵩山。因中岳庙在太室山上,故又称“太室”。
去完善
赏析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是北宋文人文彦博的一首描绘山景的诗。这首诗通过比较平崧和右崧两个地方的山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不较平崧与右崧”,诗人以较为直白的语言展现出自己并不在意平崧和右崧的区别,重在欣赏美景的心情。接着“大都亭阁尽穹崇”,写出不管是平崧还是右崧,都有着高耸的亭阁,表现了诗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太行太室当前后,俱是山家入望中”,描绘出诗人在登高望远之时,视线所及之处都是雄伟壮丽的山脉景象。在这里,诗人通过对眼前之景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在担任京兆尹(今陕西西安)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感叹人生短暂的忧思。创作时间大致为公元1069年前后,正值北宋神宗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彦博历经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历任太师、枢密使等职,为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当时朝廷政治斗争激烈,文彦博也一度遭到排挤,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他在担任京兆尹期间,登上平崧阁和右崧亭,俯瞰长安城的美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文人情怀的诗篇。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繁荣稳定,但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民生问题仍然突出。文人墨客们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建议。文彦博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