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感 其三

标题包含
杂感 其三
长公不肯仕,曼容亦辞官。 高车与驷马,祇可夸外观。 玄凤栖昆仑,杳杳天风寒。 沆瀣以为饮,朝霞以为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公孙不愿做官,慕容也辞去官职。 豪华的车和马,只能用来炫耀外表。 黑凤凰栖息在昆仑山,幽远的天空中寒风凛冽。 用露水来当饮料,以朝霞为餐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长公:这里指宋代著名文人苏轼。他的号为东坡居士,人们习惯尊称他为“长公”。 2. 曼容:这里指汉代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家境贫寒,五十多岁仍为布衣。他在打柴的时候边唱《春秋》,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会稽太守。他上任时,他的妻子羞于与其同行而离去。 3. 高车与驷马:指显贵的地位和身份。 4. 玄凤:即凤凰。古人以凤凰比喻德行高尚之人。 5. 昆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位于西方,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6. 沆瀣:即水泽,也指露水。这里代指美好的事物。 7. 朝霞:日出时阳光透过云层映照出的彩霞。这里代指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杂感 其三》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古诗。诗人以两位隐士为典范,表达了他们对世俗荣华的摒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歌以“长公不肯仕,曼容亦辞官”开篇,揭示出这两位隐士——长公和曼容——的共同特点:拒绝仕宦、淡泊功名。他们宁愿舍弃高车和驷马的奢华生活,因为这种生活只具有表面上的光彩。 接着,诗人以玄凤栖息在寒冷的昆仑山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隐士们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他们饮沆瀣之水,食朝霞之露,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心灵的净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感 其三》是清代文人徐瑞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 徐瑞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在徐瑞生活的时代,清朝的统治者已经开始了对汉文化的推崇,这使得文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科举制度的僵化和对士人的限制,也让许多有才能的人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在这种背景下,徐瑞写下了这首《杂感 其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