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乱烟簇
乱烟簇。帘外青山渐肃。莲房静。荷盖半残,欲放清涟媚溪绿。凭高送远目。飞起沧洲雁骛。寒窗静,茶碗未深,一枕胡床画眠足。闲行问松菊。今□雨谁家,空对银烛。箫声忽下瑶台曲。看鹤舞风动,乌啼云起,何须舟内怨女哭。抱琴写幽独。情触。会相续。况节近中元,月浪翻屋。长鲸愁晓寒蟾促。要百柁倾□,万花流玉。山肴倒尽,又空腹,鲙野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纷乱的烟雾聚集。帘子外边的青山渐渐变得严肃。安静的莲子房。荷叶一半残破,想要开放清澈的涟漪给溪谷增添绿色。在高处远眺。飞翔的候鸟降落至湖泊。寒冷的风吹过窗户,茶还没喝完,一枕软榻足够入睡。漫步寻找松树和菊花。今天下雨了,谁在家里,只是对着蜡烛。忽然箫声响起。看那鹤在风中起舞,乌鸦在云彩上啼鸣,哪里需要船上哀怨的女子哭泣。怀抱古琴,书写孤独。情感触动,会不断延续。更何况节气已接近中元,月色如潮水般涌动在屋内。鲸鱼在寒冷的早晨感到忧愁,月亮似乎也在催促它们。需要千帆竞发,万花如流水一般流动。山间的佳肴已经吃完,又饿着肚子,吃那用野菜做成的鱼片。
去完善
释义
1. 乱烟:比喻烟雾迷茫的境地。
2. 帘外:指诗人在室内透过帘幕向外张望的地方。
3. 青山:泛指山水风光。
4. 肃:气氛变得严肃或庄重。
5. 莲房:莲蓬。
6. 荷盖:荷叶。
7. 清涟:清澈的水波。
8. 溪绿:溪水呈现出碧绿色。
9. 飞起:远去的意象。
10. 沧洲:水边或岛屿边的陆地。
11. 雁骛:大雁和水鸟。
12. 寒窗:寒冷的夜晚。
13. 茶碗:喝茶的器皿。
14. 未深:不太热或不太浓。
15. 一枕:躺着休息一会儿。
16. 胡床:一种古代的交椅或折叠凳。
17. 画眠足:画中人满足了睡眠的需要。
18. 闲行:漫步或游荡。
19. 问松菊:以松树和菊花为主题的话题。
20. 今□雨谁家:现在哪个家庭在下雨?此句中的字缺失,无法给出具体含义。
21. 银烛:白色的蜡烛。
22. 箫声:箫吹出的声音。
23. 忽下:突然停止的意思。
24. 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象征华丽和尊贵。
25. 鹤舞风动:以鹤的舞蹈为喻,描述风的动态。
26. 乌啼云起:以乌鸦的叫声为引子,描绘云朵飘动的画面。
27. 舟内怨女哭:形容悲切的心情。
28. 抱琴:抱着古琴。
29. 写幽独:通过弹琴来表达自己孤独的心境。
30. 情触:情感的触动。
31. 会相续:情感会得到延续和共鸣。
32.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33. 月浪: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波涛。
34. 翻屋:形容月光照亮房屋。
35. 长鲸:鲸鱼。
36. 愁晓寒蟾促:表达了诗人对清晨寒冷氛围的忧虑。
37. 要百柁倾□:需要一百艘船来倾倒鱼露。此句中的字缺失,无法给出具体含义。
38. 万花流玉:形容各种花卉如同流淌的玉石一般美丽。
39. 山肴:山中的野味。
40. 倒尽:把食物吃完。
41. 空腹:空着肚子。
42. 鲙野蔌:指将野外采集的野菜切成薄片食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秋景画卷。首先从“乱烟簇”和“帘外青山渐肃”可以感受到初秋时节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世界。接下来,作者通过描述莲房、荷盖、清涟、溪绿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接下来的“飞起沧洲雁骛”则传达了作者望眼欲穿的情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思乡的元素。此外,“寒窗静,茶碗未深,一枕胡床画眠足。”这三句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宁静中的沉思与遐想。
紧接着,作者通过“闲行问松菊”展示了他的出游情景。在这里,作者用“今□雨谁家,空对银烛”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情绪之中,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大自然的美景,如:“箫声忽下瑶台曲。看鹤舞风动,乌啼云起”,这些景观为画面增添了无尽的生机。
到了下半阙,作者又以“何须舟内怨女哭”展现出他的乐观心态,让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更加明朗。最后的“抱琴写幽独”一句,不仅暗示了作者孤独的心境,还表达了他在独处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自然美景为依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绪。无论是画面描绘还是情感表达,都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展现了葛郯卓越的词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兰陵王·乱烟簇》是南宋词人葛郯的一首婉约词。词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80年至1220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葛郯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安危有着深深的忧虑。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在他的笔下,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与民间的苦难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这首《兰陵王·乱烟簇》中,葛郯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困苦,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词既展示了葛郯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