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洞仙歌 其一

标题包含
洞仙歌 其一
风摇丹髻,叶剪西岩树。岁律峥嵘又如许。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吹动着红色的头饰,树叶在西部山脉修剪。岁月匆匆又这般流逝。看那千座山峰的倒影,在酒杯般的小船上浮动,透过纱窗,一幅幅美景如同美人鱼舞动。弹奏五弦琴却表达不尽,蓝天白云之间,孤独的大雁向着云端飞去。夕阳映红了天边,月亮渐渐升起,微风吹拂过石阶上的白露。任凭笛声吹散秋天的一帘帷幕,站在高楼上,望向暮色中的云朵飘荡至高处。
去完善
释义
1.丹髻:红色的头髻,这里指的是枫叶。 2.西岩:山名,这里指代秋天景色。 3.岁律:一年季节变化的规律。 4.峥嵘:形容山高险峻。 5.如许:如此。 6.千峰倒影:描述山峰在水中的倒影。 7.浮动觥船:指酒杯随着水面波动而晃动。 8.纱窗:用丝织品制作的窗帘。 9.万幅鲛绡斗舞:形容风吹动帷幔的景象。 10.五弦:古代一种乐器。 11.碧落:天空的别称。 12.孤鸿:孤独的鸿雁。 13.云度:在云端飞行。 14.斜红:夕阳的余晖。 15.蟾钩:月亮。 16.金风:秋风。 17.瑶阶:玉石铺成的台阶。 18.白露:秋天的露水。 19.人□栏□:此处字模糊无法辨认。
去完善
赏析
《洞仙歌 其一》是南宋词人葛郯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秋天山水景色的壮丽和婉约之美。以风摇丹髻开头,形象地描述了风吹过树叶的情景。接着通过"岁律峥嵘又如许"来表达岁月的流转。紧接着的词句如“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展现了人物视角下的景色:透过纱窗,青山绿树在湖面上投下倒影,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再看远处的山峰与湖面相连,看起来如同酒船上的美酒,随着水的波动而摇晃。 下阕的“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则将视线引向天空,暗含诗人抒发个人情感的心思。紧接着“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表达的是傍晚的景象,夕阳落下,月亮升起,微风吹动着瑶阶的白露,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最后三句 “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展现的是诗人的思绪寄托于自然景象中,观察着傍晚时分暮云的流动。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勾勒出秋天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仙歌 其一》是宋代诗人葛郯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时期。 葛郯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才华横溢,以博学著称,但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这使得他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然而,这也使他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学才华,以诗词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尤其是金兵南下,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葛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目睹了这一惨状,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愤。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诗词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洞仙歌 其一》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词中,葛郯通过对神仙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以婉约优美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