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
最好是、瑶台归路,月翻银屋。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
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
悠然意,渊明菊。
真如指,国师竹。
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
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卷起珍珠帘幕,仰望辽阔的天空,栏杆曲折蜿蜒。最美妙的是从瑶台仙境返回的道路,月光洒满银色的房屋。院落深处摆放着几盘棋局,风吹入座位;高楼上,云朵横贯如玉。看那橘林,霜冻还未完全让它们变得金黄,绿叶依然悬挂枝头。
悠然自得的心情,犹如陶渊明的菊花般恬淡。正如手指指向的真如之境,也如同国师笔下的竹子。这些是非对错,我们都已看透,不再有荣辱之心。不理会人生的短暂如梦,也不在意万物的细枝末节。在西昆山上坐下,笑看八千秋岁月,仿佛蟠桃已经成熟。
去完善
释义
1. "卷尽珠帘":"卷起华丽的珠帘",意味着拉开隔开内外的门帘,准备欣赏美丽的景色。
2. "楚天干":"楚天的广阔无边",此处"楚天"是指南方的天空,"干"即"苍天"的意思。
3. "阑干几曲":"有几曲曲折的栏杆","阑干"是指古代的楼阁建筑中的横木栏杆。
4. "瑶台归路":"神仙居住的地方的道路","瑶台"是古代神话中神仙住的地方。
5. "月翻银屋":"月光照耀下的银色房屋",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在建筑物上的情景。
6. "深院数枰风入座":"在深深的庭院里有几棵风中的树木","数枰"表示数量不多的意思,"风入座"是说风吹过庭院中的树木。
7. "高楼一喷云横玉":"高楼上喷出的烟气如同横卧的玉石","一喷"是指炊烟升起的样子,"云横玉"形象地描绘了烟气的形状。
8. "橘林霜浅未全黄":"橘子树林被薄霜覆盖还没有完全变黄",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
9. "悠然意":"悠然自得的心情","悠然"形容心情轻松自在。
10. "渊明菊":"陶渊明的菊花",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以写菊花出名。
11. "真如指":"真实的境界就像指点出来的一样","真如"是指佛教所说的真实存在的境界。
12. "国师竹":"国师的竹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的国师玄奘,他以翻译佛经著称,而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象征着坚贞和高雅的品质。
13. "者是非识破":"这些是非都已经看破",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看透和淡泊。
14. "都无荣辱":"都没有什么荣誉和耻辱",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世间名利的态度。
15. "不管浮生如蝶梦":"不管人生是否如蝴蝶之梦一样虚幻","浮生"是对人生的比喻,"蝶梦"是庄周梦蝶的故事,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16. "从教万事添蛇足":"任凭世间万物增添无谓的烦恼","从教"是听任的意思,"蛇足"是多余的、无用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烦恼的豁达态度。
17.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在西昆仑山静坐,笑看八千年的沧桑变化,蟠桃树结果","西昆"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蟠桃"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仙桃,寓意长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词人借“卷尽珠帘”的景观表达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意境。通过“瑶台归路,月翻银屋”等景语,词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同时,词人亦用“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特色。
在词的下片,作者运用陶渊明爱菊,国师爱竹的故事,传达了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处世哲学:“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这意味着他不再去关注世俗的成败得失,只沉浸在对美好事物和人生哲理的领悟中。最后,他以“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 作为结束,既是对人生的达观态度,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的词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南宋诗人葛郯的一首豪放派词作。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40年,正值南宋初期。当时金兵南下侵扰中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背景下,葛郯怀着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国山河的忧虑,写下了这首激情澎湃的《满江红》。
在创作《满江红》时,葛郯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原是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但因直言进谏,被贬至地方。然而,这并未削弱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在这首词中,他以满腔热血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在葛郯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外患频仍。然而,葛郯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希望以一己之力,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共同抵抗外侮。因此,《满江红》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表达广大民众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