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易冲妙道院
松发经寒乱不梳,夜来风减屋茆疎。
吟边冻指僵如铁,袖裹枯筇画雪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散发丝在寒冷的夜晚变得凌乱不堪,无法梳理;夜晚的风渐渐减弱,屋子里的茅草稀疏可见。寒冷中手指僵硬如铁,吟咏声冻得颤抖;我用枯萎的竹竿在袖子里画出漫天飞舞的大雪和那些刚毅的文字。
去完善
释义
1. 宿:住宿,此处可理解为“在……住宿”;
2. 易冲妙道院:寺庙名字,此处可理解为“在易冲妙道院过夜”;
3. 松发经寒乱不梳:松发,松树的枝叶;经寒,经过寒冷的天气;乱不梳,形容松枝叶被风吹得凌乱;
4. 夜来风减屋茆疎:夜来,夜晚来临;风减,风力减小;屋茆,房屋的茅草屋顶;疎,稀疏;
5. 吟边冻指僵如铁:吟边,作诗的时候;冻指,手指因冷而僵硬;僵如铁,像铁一样硬;
6. 袖裹枯筇画雪书:袖裹,把袖子裹紧;枯筇,枯死的竹子;画雪书,描绘雪景的诗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寓居寺院生活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居寒冷寺院的生活情景。首先,“松发经寒乱不梳”一句描述了寒冬中的松树依然顽强生长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接着,“夜来风减屋茆疎”一句描述了夜晚风势减弱,但屋顶的茅草依旧稀疏,凸显了环境的恶劣和艰苦。
然后,“吟边冻指僵如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寒冷的冬夜,却依然坚持吟咏的心情,展示了诗人坚定的诗情与执着的创作精神。最后,“袖裹枯筇画雪书”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用袖子里冰冷的竹竿在雪地上写字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乐观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易冲妙道院》是南宋诗人张至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具体年份已无从考证。在这时期,我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的时期。
张至龙是一位在乱世之中求道的文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在易冲妙道院借宿时,感受到了静谧的寺院生活带来的安宁和内心的慰藉。
在南宋末年,由于金兵南侵,国家政局不稳定,战乱频繁。张至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追求精神的解脱和人生的宁静,选择了出家为僧,隐居于山林古刹之中。这首诗就是他在易冲妙道院借宿时的感悟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