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郁郁疑非雾,融融散薄阴。 油然天下泽,淡若岭头心。 适意自舒卷,有容谁浅深。 朝来殊未起,幽谷閟龙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浓厚的云层如同迷茫的雾气般密布,云彩渐渐消散在柔和的阳光中。辽阔的大地如同一汪油润泽着万物,恬淡的心境就如同在山岭间的清心寡欲。顺其自然地舒展和卷缩,包容万物的心态无须去计较深浅。早晨还没有醒来,就能听到幽谷深处传来的悠扬龙吟之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这里指云雾。 2.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3. 疑非雾:疑似而非雾。 4. 融融:温暖舒适的感觉。 5. 薄阴:淡淡的阴影。 6. 油然:形容迅速涌现的样子。 7. 天下泽:指天空下的泽地,即沼泽。 8. 淡若岭头心:形容云朵如同岭头上的内心世界一样淡泊宁静。 9. 适意:舒适如意的状态。 10. 有容:指云的包容性。 11. 谁浅深:指没有谁能够探测出云彩的深浅。 12. 殊未起:表示早晨尚未消散。 13. 幽谷:深谷,指云所在的地方。 14. 閟龙吟:古代传说中龙在深谷中发出低沉的吼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云”为主题,描绘了云的形态和特性。诗人通过对云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首联“郁郁疑非雾,融融散薄阴”中,“郁郁”和“融融”分别形容云的浓重和明亮,而“疑非雾”和“散薄阴”则表现出云在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了云的多样性。 颔联“油然天下泽,淡若岭头心”中,“油然”意为自然流动,“天下泽”表示普降甘霖,这与云的滋润功能相呼应。同时,“淡若岭头心”意味着云朵在山顶上空飘过时的淡泊宁静。 颈联“适意自舒卷,有容谁浅深”,表达了诗人对于云的豁达态度:云以其舒展卷缩的姿态,展现出随顺自然的适意,同时也展现了其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面对世事变化,保持平和的心态,宽容待人。 尾联“朝来殊未起,幽谷閟龙吟”,描述了清晨云端的情景。虽然云层厚重,但在幽深的山谷中仍能听到龙的低吟。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传达出对神秘莫测的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云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处世态度,使人们能从诗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韩琦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公元1040年前后,正值宋仁宗时期。此时宋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人生际遇:韩琦在政治生涯中曾两度担任宰相,为北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在晚年却因与权臣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而遭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时代背景: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士人阶层非常重视文学修养。当时的文人墨客喜欢以诗歌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因此诗歌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此外,宋朝的科技发展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如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科学著作的出现,使得诗人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自然现象,从而创作出更多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