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置喜雨之什
灵均一寸了纤埃,坐看云根万仞开。
不用挥戈方扫去,等闲噀酒便呼来。
清风濯我知何限,霖雨思贤想几回。
更向日边勤一溉,尽苏海宇亦奇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种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与向往。现在我将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以便让你更好地理解其意:
灵均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仙,他的指尖轻轻拂过尘埃,坐下来看着那如万丈高楼般的云层。
他不需要挥舞长矛才能扫除烦恼,只需轻轻一挥手就能招来白云。
清凉的风吹拂着我的身体,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舒适;想起那些雨中的思念,我心中涌现出无数次的期盼。
但愿我能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努力,让这整个世界都感受到我的神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度正:宋代文人,字周卿,号卧坡居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历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著有《东西汉志》、《家语》、《历代典故类编》等。
2. 《和制置喜雨之什》:原诗题目,意为“和作《制置使因下雨而喜悦的诗篇》”。其中,“和”指和诗,即对别人的诗进行模仿或回应;“制置使”为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政务、军事、财政等方面事务;“喜雨”形容因降雨带来的喜悦心情;“什”为诗歌的代称,这里表示诗篇。
3. 灵均:指诗人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楚国大夫,楚辞创始人之一,后世尊其为“诗祖”。在诗中用以借指作者本人。
4. 纤埃:细微的尘埃,形容细小之物。这里象征烦琐琐碎之事。
5. 坐看云根万仞开:意为自己如同屈原一般,超然物外,观看那高耸入云的峰峦。坐,指安然不动;云根,古人认为云是由山根产生出来的,故以云根比喻山峰;万仞,形容山高万丈。
6. 不用挥戈方扫去,等闲噀酒便呼来:描绘自然景象的神奇与变幻莫测。挥戈,挥舞戈矛之意,这里表示用武力消除邪恶;等闲,平常,轻易;噀酒,喷酒,喻指指挥降雨。
7. 清风濯我知何限,霖雨思贤想几回:诗人自谦受清风洗涤,愿如贤能之人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清风,喻指好的风气;濯我,清洗我的身心;霖雨,连绵大雨,此处引申为国家的恩泽;思贤,思慕贤人,此处寓含渴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意。
8. 更向日边勤一溉,尽苏海宇亦奇哉:诗人勉励自己不断努力,使四海之内皆能受益。更向,更加努力朝向;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光明;勤一溉,勤奋地耕耘浇灌,此处比喻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尽苏,使……全部复苏;海宇,四海之内,代指国家。
去完善
赏析
《和制置喜雨之什》是南宋诗人度正的一首咏雨诗。首联描述了雨中景象,仿佛看到了灵均在眼前用尽了一切力量驱散了尘埃,坐看云根万仞开;颔联则是以挥戈和噀酒的形象比喻春雨的滋润和浇灌万物的能力;颈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享受雨中的洗礼,感受到了雨的恩泽。尾联则表示愿更多阳光照耀在人间,让四海都充满奇趣,表现了诗人对雨水寄予厚望的美好愿望。整首诗形象生动,寓意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制置喜雨之什》是南宋文学家度正的一首诗词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正值宋金对抗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廷在偏安江南一隅的背景下,仍然坚持抗金,希望恢复中原。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度正以其才华横溢的文采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时政、民生等问题给予了深刻的关注。
此时,度正的人生经历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他曾因言论触怒了权臣韩侂胄而被罢官,一度失去了在朝廷任职的机会。然而,他在乡间的生活却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民间的疾苦和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使得他的诗词创作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在这首《和制置喜雨之什》中,度正以喜悦的心情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丰收的期盼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于统治者能够体恤百姓、励精图治的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