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益昌
牵江万斛犯惊湍,终日号呼寸寸难。
少驻不妨官避客,也教容易下前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述船只通过险峻河段的古诗。原句表达了船只在惊湍中艰难行驶,终日的哀号都无法使其摆脱困境。虽然官员(可能是指船主或者舵手)建议船只暂时停靠以免触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轻易地让船只顺利通过前面的险滩。
去完善
释义
1. 益昌:古县名,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南。
2. 江万斛:形容船很大。斛,古代计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3. 犯惊湍:船只通过激流险滩的过程。
4. 号呼:大声呼叫。
5. 寸寸难:一步一步都非常艰难。
6. 少驻:稍微停留一下。
7. 官避客:官员避开客人,表示尊重的意思。
8. 也教容易:也让船只在河流中更加容易行驶。
9. 前滩:河流上游的险滩。
去完善
赏析
《发益昌》是宋代诗人度正创作的一首描绘船行江水遭遇险滩的古诗。首句“牵江万斛犯惊湍”写船在宽阔的江面上航行,却突然遇到湍急的水流。这里的“万斛”形象地表现出船只庞大的规模,同时也暗示着船上载满货物,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沉重感。“犯惊湍”则表达了船只在与水流的抗争中艰难前行的情景。第二句“终日号呼寸寸难”表现的是船员们一边紧张地驾驶船只,一边痛苦地哀号,感叹前途险阻重重,每一步都无比艰难。
接下来的两句诗则是说:尽管前方道路困难重重,但只要稍作停留,让官员避开乘客,便可以让船只更容易地下到前面的浅滩。这表明了诗人认为只要适当调整策略,应对险境并非不可能。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智慧,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发益昌》是南宋诗人度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诗词本身的艺术价值,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
度正(1144-1209),字周伯,号橐庵,谥文定,南剑州尤溪人。他曾担任国子监祭酒、侍讲等职,但因主张抗金而被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度正在这段时期里,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疾苦,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因此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关心民生、反对妥协求和的积极思想。
在公元1186年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军事疲软,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金兵屡次南下侵犯,南宋却屡屡采取屈辱求和的策略,使得国家实力逐渐衰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度正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唤起民众的觉醒,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因此,《发益昌》这首诗不仅是对南宋时期国家局势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作者忧国忧民精神的深刻反映。在这首诗中,度正通过描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揭示出当时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