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
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
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
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
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追寻风的方向难道没有策略?拿着斧头便有无限的想象。
凤凰离去只留下孤独的根基,岩石悬挂并不是腐朽的土壤。
青苔斑点天生就有,玉般的树木下垂生长于云端。
别说山势险峻就无路可寻,登上红色的阶梯便能直达云霄。
去完善
释义
《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述了在野外寻找灵芝仙草的场景和心情。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追风:追逐疾风,这里指马奔跑得很快。
2. 策:马鞭。
3. 持斧:拿着斧头,这里指砍伐树木。
4. 遐想:遥想的意境。
5.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比喻灵芝仙草。
6. 孤根:孤零零的根茎,这里指灵芝仙草的根茎。
7. 嵓悬:高挂在山岩上的灵芝仙草。
8. 非朽壤:不在腐朽的土地上生长,这里指灵芝仙草的生长环境。
9. 苔斑:青苔的痕迹。
10. 天生:自然生成的。
11. 玉节:玉石般的枝干。
12. 垂云长:枝叶垂下如云般浓密。
13. 勿谓:不要说。
14. 山之幽:山中幽静的地方。
15. 丹梯:红色的天梯,这里指通往山顶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羊士谔在东山采鞭的偶然收获,并借题发挥,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首联“追风岂无策,持斧有遐想”,以追风马和持斧人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颔联“凤去留孤根,嵓悬非朽壤”,借用凤凰遗迹的意象,寓意虽然困难重重,但仍要坚持信念,努力攀登。颈联“苔斑自天生,玉节垂云长”,描述了苔藓在岩石上自然生长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境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天然景色的赞美。尾联“勿谓山之幽,丹梯亦可上”,以丹梯山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奋斗精神的肯定,鼓励人们不要被困境所束缚,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全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拟,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是唐代诗人羊士谔所作。羊士谔生活在唐德宗至宪宗时期,他的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见长。这首诗歌颂了农民的勤劳品质和淳真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崇敬。
在创作这首诗时,羊士谔可能正身处家乡,他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官场度过,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关心。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过渡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生活困苦。羊士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出他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社会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