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肱
门掩青苔砚掩尘,曲肱隠几自观身。
已怜白发无公道,独喜清风似故人。
跃马卧龙俱寂寞,盟鸥狎鹭莫逡巡。
东屯涧水通畦稻,植杖看耘意更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覆盖着绿色的青苔,砚台上也落满了灰尘,弯曲手臂倚靠在茶几上观察自己的身体。
已经可怜白发的出现没有公道可言,唯有清风就像老朋友一般始终陪伴。
那些曾经英勇的人物都已渐渐被遗忘,与鸥鸟和鹭鸟亲近不再犹豫。
东边的田地之间,山涧里的水流滋润了种植的稻谷,拿起手杖观看耕耘的人更加真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曲肱:即弯曲胳膊枕着它睡觉。
2. 青苔:植物名。藻类石衣科植物的统称,呈绿色或灰绿色,多附生在大岩石上或墙上。
3. 砚掩尘:形容砚台被灰尘覆盖。
4. 隠几:把头倚在几案上。
5. 无公道:不公平;不合理。
6. 清风:清凉的风;自然界的和风。
7. 独喜:独自喜欢。
8. 跃马:指跨上快马;驱马疾行。
9. 卧龙: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之隆中,当时人称之为“卧龙”。
10. 盟鸥:与鸥鸟结盟为友,谓过隐居生活。
11. 狎鹭:亲近白鹭。
12. 逡巡:表示犹豫,不敢向前。
13. 东屯:东边的屯田。
14. 涧水:山涧的水流。
15. 通畦稻:连接成片的水稻。
16. 植杖:插起拐杖。
17. 看耘:观看耕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宁静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和寄托。诗人以“曲肱”为形象,表现出自己谦逊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处境,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曲肱》是南宋诗人俞德邻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在这一特殊时期以诗文为武器,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俞德邻身处的社会环境,时局动荡,民生疾苦。其时,金人屡次南侵,战火连绵,百姓流离失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走上抗金之路,形成了激昂悲壮的诗歌风格。而俞德邻也深受这种风气影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间疾苦,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诗篇。
在人生经历上,俞德邻少年时代便才华横溢,成年后更是精通经史、诗赋。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一生辗转于各地,最后退居故里,以教书为业。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俞德邻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困苦,他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综上所述,俞德邻的《曲肱》正是在南宋晚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