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壑堂
衮绣三朝乐盛时,湖山廊庙两栖迟。
一声鼙鼓乾坤沸,万里烟尘草木悲。
隔叶黄鹂空睍睆,定巢紫燕尚差池。
春风不管人间事,犹绕雕阑飏绿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古典时期,整个社会沉浸在繁荣与昌盛中,权力中心和政府机构如同栖息在美丽的山水之间。然而突然间,战鼓声响彻天地,引发了一场席卷各地的战乱和纷扰。森林和田野被硝烟笼罩,一切变得混乱不堪。只有那些欢快的鸟儿仍然无忧无虑地在树林里歌唱。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春天依然如故,它并没有去关心人类的纷争,而是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美好的痕迹,让那些精致的雕塑和植物焕发出勃勃生机。
去完善
释义
1. 衮绣:古代皇帝穿的龙袍。这里指朝廷。
2. 三朝:三个朝代。这里指宋代。
3. 乐盛时:快乐昌盛的时代。
4. 湖山:湖水与山峰,这里是杭州西湖的别称。
5. 廊庙:殿堂,这里指的是朝廷。
6. 两栖迟:在两个地方徘徊逗留。
7. 鼙鼓:古代的一种战鼓。
8. 乾坤沸:天地间沸腾动荡。
9. 草木悲:连草木都感到悲伤。
10. 隔叶黄鹂:隔着树叶的黄鹂鸟。
11. 空睍睆:虚有其表的样子。
12. 定巢紫燕:筑巢稳定的家燕。
13. 尚差池:还在忙碌地飞翔。
14. 春风:比喻皇帝的恩泽。
15. 不管:不关心。
16. 人间事:人世间的事务。
17. 犹:仍然。
18. 雕阑:雕花的栏杆。
19. 飏绿漪:吹动着绿色的波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世事无常、人生感慨的古诗。诗人以秋壑堂为题,象征人生的起起落落。前三句描述了当朝的繁华盛世,然而突然间的战鼓声打破了平静,预示着灾难的到来。诗人借黄鹂和紫燕表达了世事的无常和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壑堂》是南宋诗人俞德邻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感叹时光流逝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这一时期正值宋元交替之际,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疾苦。
俞德邻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原本是一位文人士大夫,但因战乱和社会动荡,他的仕途受到了很大影响,生活也变得困苦。这使得他对秋天的景色有了更深的感触,对时光的流逝也有了更多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俞德邻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现状,以及诗人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状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