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独立寒江上,萧然一秃翁。
梦魂惊雪浪,病骨怯霜风。
远树斜阳外,荒村暮霭中。
闲身无一事,樽酒与谁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站在寒冷的江面上,显得有些凄凉孤单。梦中惊醒,看到浪花如同雪花飘散,衰弱的病躯不禁感到寒气逼人。远处的树木在夕阳余晖下若隐若现,荒芜的村庄被暮霭笼罩。此刻无所事事的我,只能借酒消愁,但却找不到与我共度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独立:单独站立。
2. 寒江:寒冷的水面。
3. 萧然:萧条的样子。
4. 秃翁:老年无发之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5. 梦魂:梦境或灵魂。
6. 雪浪:波浪起伏如雪。
7. 病骨:身体衰弱多病。
8. 怯:害怕,畏惧。
9. 霜风:寒冷的北风。
10. 远树:远方的树木。
11. 斜阳:夕阳。
12. 荒村:荒凉破败的村落。
13. 暮霭:黄昏时分的雾气。
14. 闲身:清闲无拘束的身姿。
15. 一事:一件事情。
16. 樽酒:酒杯中的酒。
去完善
赏析
《独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寒冷江边的孤独之感。诗人以“独立”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接下来用“萧然”、“秃翁”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孤独和寂寞。随后,通过描述“梦魂惊雪浪”、“病骨怯霜风”,展现了寒风凛冽中诗人的心理感受。远景“远树斜阳外,荒村暮霭中”则以荒凉的场景来映衬诗人的心情。最后,诗人以“闲身无一事,樽酒与谁同”表达自己在此情景下的无奈心境。整首诗情绪低落,画面感强烈,体现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内心的挣扎和无法言说的孤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立》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08年。这一年,蔡戡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不久后又出任江南东路安抚使兼知建康府。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沦陷于金人手中,朝廷偏安一隅,国力日渐衰弱。然而,蔡戡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在他的任期内,他积极整顿政务,发展经济,加强军事防御,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尊严而努力奋斗。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的文人雅士们以诗文唱和、切磋技艺为主要娱乐方式。蔡戡也不例外,他常常在闲暇之余与朋友聚会,谈论时事,抒发感慨。这首《独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独立不阿的品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