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
平山堂上略从容,笑拍栏干万事空。
因念醉翁行乐地,不知还又几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平山堂上稍稍放慢脚步,笑着拍拍栏杆感叹一切都已远去。
回想那曾经的醉翁亭,如今已经历经了多少个春天呢?
去完善
释义
1. 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市西北大明寺侧的一处著名古迹,宋时所建,欧阳修曾游于此并留下名句"平山阑槛倚晴空"。
2. 略从容:指在平山堂上略微感到悠然自得的状态。
3. 笑拍栏干:轻松愉快地拍打栏杆,表示心情愉悦。
4. 醉翁:欧阳修的别号,他曾在《醉翁亭记》中详细描绘了醉翁亭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闲适心境。
5. 行乐地:指的是欧阳修游览、寻欢作乐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平山堂》这首诗歌以“平山堂上”为题,描述了诗人在平山堂上的所见所思。诗人以平山堂为背景,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万事的感慨和释怀。在诗歌中,诗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人生,表现出一种达观的心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回忆醉翁(欧阳修)的行为和乐地,表达了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山堂》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描绘平山堂景象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中叶的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考虑到蔡戡的生活年代和诗歌内容,可以推测其大致创作于1160年至1170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蔡戡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早年曾任职于地方官吏,后因功升迁至京官。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他在1164年被贬谪到广东,后又辗转至江西、湖南等地。在这段时期,蔡戡亲眼目睹了南宋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使他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蔡戡生活的时代,即南宋中叶,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当时,金国对南宋的威胁日益加剧,而南宋朝廷内部却矛盾重重,朝政腐败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改革朝政,抵御外侮,以求国家的振兴。蔡戡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