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氏题三桂堂
千佛联名未足多,书生荣遇已如何。
钟英况出神明胄,接武仍登甲乙科。
郗氏一枝犹可贵,燕山五桂未能过。
矧君四世推良吏,信史垂芳永不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佛联名:指皇帝赐予的匾额或题字。
2. 书生荣遇:形容知识分子获得荣誉。
3. 钟英:以草木比喻人才。
4. 接武:形容官员逐级晋升。
5. 甲乙科:古代科举考试分甲乙科,甲科为上等。
6. 郗氏一枝:成语“郄诜丹桂”之喻,喻指登科及第。
7. 燕山五桂:指五代时期燕山人窦禹钧家族,五子皆中科举,称为燕山五桂。
8. 矧君:况且您。
9. 四世推良吏:指祖孙四代都有优秀政绩。
10. 信史:真实的历史记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为赵氏题三桂堂”,表达了诗人对赵氏一族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以千佛联名、书生荣遇等典故,展现了赵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其中,“钟英况出神明胄”一句,表达了对赵氏祖先智慧和才能的敬仰,而“接武仍登甲乙科”则强调了赵氏子孙在文学、功名等方面的成就。此外,诗人还引用了郗氏一枝、燕山五桂等历史故事,进一步强调赵氏一族的优秀品质和卓越贡献。最后,诗人通过“矧君四世推良吏,信史垂芳永不磨”,表达了对赵氏四世为官、诚信廉洁的美好品质的高度赞扬,以及对赵氏一族事迹流传后世、永垂不朽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赵氏一族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家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赵氏题三桂堂》是南宋时期诗人蔡戡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即公元1190年至1260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战乱不断。诗人蔡戡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蔡戡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种遭遇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蔡戡巧妙地运用了“三桂堂”这一典故,表达了赵氏家族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充分展示了蔡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