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张子仪尚书起镇东阳

标题包含
送张子仪尚书起镇东阳
自古双溪山水乡,风流仍继沈东阳。 禁庭久曳尚书履,辅郡方怀太守章。 再世甘棠留勿翦,百年乔木鬰相望。 公家况有青毡在,会见登庸坐庙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双溪地区的山山水水就是富饶之乡,这里的才子佳人仍旧传承着沈东阳的风流才情。曾经担任过尚书的沈东阳,在禁宫之中长久地受到尊重;如今在地方辅佐郡守,他的一番治理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他的光辉事迹如同绿叶间的甘棠,虽然历经风雨却依旧郁郁葱葱,令人向往。更何况,沈东阳家族还有德行才能的人才不断涌现,他们将来必定会进入朝廷,登上庙堂高位,为国家尽心尽力。
去完善
释义
1. 双溪:指南宋时东阳(今浙江金华地区)境内的东阳江和南江汇合处的双溪口。这里代指东阳地区。 2. 沈东阳:即沈约,南朝诗人,曾任东阳太守,以文才著称,与谢眺并称“沈谢”。这里借指张文仪尚书。 3. 禁庭:皇宫,这里指朝廷。 4. 尚书履:尚书的官职。 5. 辅郡:指辅助京城的州郡。 6. 太守章:太守的政事表现。 7. 再世甘棠:指张尚书在东阳的政绩。甘棠,相传周武王时的召伯巡行南国,曾在甘棠树下听讼断案,当地百姓便用甘棠象征地方官吏的美好政绩。 8. 百年乔木:形容历史悠久。 9. 欝相望:指政绩突出,受到各方赞誉。 10. 公家:指张文仪尚书。 11. 青毡:旧时读书人家常用的一种青色的毛毡,这里指文人雅士的家风。 12. 登庸:登上高位,这里指升任高官。 13. 庙堂: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张尚书(即诗题中的“张子仪”)的风采和品德。诗人以古人沈东阳为例,表达了张尚书将继承沈东阳的风流遗韵,肩负起治理东阳县的重任。同时,诗人强调了张尚书的从政经历和家庭背景,暗示他将会展现出优秀的领导能力和政治家风范。最后,诗人表达了期待张尚书能在庙堂之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期许。整首诗歌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时政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子仪尚书起镇东阳》是南宋诗人蔡戡为送别好友张子仪所作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中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一直面临北方金国的威胁,边境局势紧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军事将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子仪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官员,被任命为东阳(今浙江金华一带)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蔡戡和张子仪有着深厚的友谊。蔡戡曾担任过尚书、中书舍人等职,对朝廷的政治状况有深入了解。他深知战争对国家的影响,也希望友人能够为国家效力,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张子仪即将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以国家为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保一方平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