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

标题包含
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
渴望甘膏苏旱岁,日趋祠庙罄虔祈。 春风也解相欺罔,鼓扇杨花学雪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期待甘露滋润干旱的岁月,每天都去庙里虔诚地祈祷。 春风也懂得欺骗,吹起了柳絮仿佛在下雪。
去完善
释义
1. 渴望:非常期盼的意思。 2. 甘膏:指雨水。 3. 苏:使复苏、恢复生机之意。 4. 虔祈:虔诚祈求。 5. 欺罔:欺骗、蒙蔽。 6. 鼓扇:鼓起、吹动。 7. 杨花:柳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是宋朝名臣文彦博所作。诗歌描述了春天干旱时期,诗人在祈求降雨无果后,来到小园中观察到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传达了人对于自然界的期盼和无奈的心情。 首联“渴望甘膏苏旱岁,日趋祠庙罄虔祈”,表达了诗人希望甘霖降临、解除旱情的迫切愿望,以及对神灵的虔诚祈求。其中,“渴望甘膏”比喻求雨的迫切心情,“苏旱岁”强调旱情严重;而“日趋祠庙”则表示频繁地前往祈祷。 颔联“春风也解相欺罔,鼓扇杨花学雪飞”,以春风与杨花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无情和人际间的冷漠。这里,诗人将春风比作一个捉弄人的角色,它不但没有带来雨水,反而促使杨花像雪花一样飞舞,让人误以为是冬天来了。这种反讽的笔法,强调了诗人在面对旱灾时的无奈和失望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春旱期间的祈雨情景和小园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担忧自然灾害的情怀,以及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同时,诗人运用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冷酷现实,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在公元104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一时期,正值北宋中叶,仁宗皇帝在位期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诗人所处的地区却遭受严重的春旱灾害。农民颗粒无收,民生困顿。在这种背景下,文彦博身为地方官,深感责任重大,他一方面积极组织民众向神明祈求降雨,另一方面则深入民间体察灾情,关注民生。 文彦博的人生经历丰富,历任多职,他曾一度罢相,但在罢相后依然关心国家社稷,以民生为重。此次春旱事件使他对农民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在祈祷神明无效的情况下,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现实,以小园所见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综上,《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这首诗反映了北宋中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通过描述春旱灾情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情怀。诗人在这个特殊时期所展现的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