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日面佛,月面佛,大海波翻,须弥突兀。磕破脑门,额头汗出。明眼衲僧未辨明,抬头好看冲天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下佛陀,月光下佛陀,海洋波涛翻滚,喜马拉雅山突然耸立。敲破头皮,额头上汗滴落下。慧眼的和尚未能分辨清楚,抬起头来看那翱翔天际的鹰隼。
去完善
释义
《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日面佛, 月面佛: 指两种不同形态的佛像。日面佛通常指站立或坐立的佛像,月面佛则是指卧姿的佛像。
2. 大海波翻: 形容大海波涛翻滚的景象。
3. 须弥突兀: 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神山,突兀表示高耸入云。
4. 磕破脑门: 磕破头,形容受伤的样子。
5. 额头汗出: 形容因用力过猛而汗水从额头滴落。
6. 明眼衲僧: 指有见识的僧人。衲僧是对僧人的尊称。
7. 未辨明: 尚未分辨清楚。
8. 抬头好看冲天鹘: 抬头观看那飞向天空的鹘鸟。鹘是一种鹰类猛禽,这里用来象征志向高远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日》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日面佛”与“月面佛”并列,意在强调佛法无边,犹如大海波涛翻滚,须弥山突兀矗立。诗中的“磕破脑门,额头汗出”,描绘了作者在探索真理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然而,即使这样,仍有许多不明真相的修行者在探索道路上迷失方向。诗人以此劝诫人们要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心,追求真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日》是唐代诗人释守卓所作,创作于唐玄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面临着安史之乱的动荡。释守卓作为一名僧人,对时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以太阳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诗中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象征着历史的漫长和无常,以及人生的短暂和美好。
释守卓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在经历战乱带来的困苦。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他用诗歌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