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浦
苕花蓼穗细明川,荷盖经风半欲眠。
隔浦有人歌宛转,日斜不见采莲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菱叶点缀于明净的小河两岸,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好似半睡未醒。
远处的歌声随着水波传来,婉转动听;夕阳西下时,却未见那载满采莲人的船只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苕花:指荷花,“苕”同“洮”,古音相近,是荷花的别称。
2. 蓼穗:指水草类植物蓼的花穗。
3. 明川:指清澈的河流。
4. 荷盖:指荷叶,这里以荷叶比喻为伞盖,用以遮风挡雨。
5. 隔浦:即对岸,浦,水滨。
6. 宛转:形容歌声悠扬动听。
7. 日斜:指夕阳西下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诗人通过对荷花、水草、歌声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了荷花的美丽和歌曲的婉转。同时,通过日斜时看不见采莲船这一细节,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们的忙碌生活。总的来说,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美感,让人陶醉于其中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荷叶浦》是南宋诗人释元肇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我为这首诗歌创作背景的描述:
在公元1127年,正值南宋初年,诗人释元肇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这一年,北方的金国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渡,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移民高潮。释元肇的家人也在这次南渡中逃到了江南一带。
在这个特殊时期,年仅8岁的释元肇随家人来到了江南水乡。他们所到之处,满眼都是碧绿的荷叶、清澈的河流,还有那古朴的小桥和渔舟唱晚的美景。这些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烙印在了少年的心中,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释元肇渐渐长大,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然而,他始终忘不了故乡的美景,以及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于是,他将心中的感慨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荷叶浦》。在这首诗中,他以荷叶浦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