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荆南寄别李劒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劒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我们何时才能再次重逢?当春风吹拂时,我会回望那曾相聚的仲宣楼,心中满是对您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戎马:战争岁月;仲宣楼:位于荆州的一座著名建筑,借指送别之地。
去完善
赏析
全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开篇赞美李剑州的仁德与贡献,同时感叹他身处边陲的寂寞境遇。“文翁”与“李广”的对比运用巧妙,既颂扬了友人的政绩,又暗含对其仕途坎坷的不平。接着转入自身境况描写,通过“滟滪”“沧浪”等意象渲染旅途艰辛及人生漂泊之感。最后两句点明离别的主题,展望未来重逢无期,用“仲宣楼”作为象征,寄托无限惆怅与眷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有现实关怀,又有历史厚度,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当时杜甫正准备离开蜀地前往荆州,而友人李剑州在劒州任职。杜甫与李剑州交情深厚,临别之际写下此诗寄托离情。此时的杜甫已过知命之年,历经安史之乱、仕途坎坷,饱尝人生艰辛。诗中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