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 其二
使君年老强搜奇,来傍吟窗拥被池。
明月清风初未觉,白鸥黄鸟旧相知。
水通河汉无多地,凤在梧桐第几枝。
好是与民同此乐,丰穰仍值太平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诸位诗友尽情寻找灵感,一起靠近诗词之窗,围坐在池塘边。
一开始还没有察觉到明月的清光和微风拂过,却已经与白鸥和黄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流水一直流淌通向天河,并没有多少距离;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又具体是哪一根树枝呢?
最好能与百姓共享这种乐趣,丰收的季节恰好遇到国泰民安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徐大夫。
2.年老化:年纪较大的意思。
3.强搜奇:努力搜寻新奇的事物。
4.吟窗:诗人的书窗,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在的场所。
5.被池:以池塘为被子,即把池塘比喻为盖在身上的被褥。
6.明月清风: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形容环境美好。
7.初未觉:一开始没有察觉到。
8.白鸥黄鸟:比喻与民亲近的朋友。
9.水通河汉:形容水域广阔,连通天河。
10.无多地:不是很多的意思。
11.凤在梧桐: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这里比喻人才得到赏识和重用。
12.第几枝:指具体的哪一枝梧桐树。
13.丰穰:丰收的景象。
14.太平时:和平时期,这里指国家繁荣昌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中的第二首,是宋朝诗人陆佃所作。诗题“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意味着这是陆佃应和徐大夫的凤凰池诗所作的九首诗之一,而这首则是其中的第二首。
首联“使君年老强搜奇,来傍吟窗拥被池”,描述了徐大夫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在努力追求新奇的事物。他来到吟窗前,靠近池塘边,裹着被子寻找灵感。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徐大夫勤奋创作的敬仰之情。
颔联“明月清风初未觉,白鸥黄鸟旧相知”,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明月、清风、白鸥和黄鸟和谐共处,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景象。这表明诗人身处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馨与和谐。此外,这里还寓含了诗人与徐大夫之间深厚的友谊,如同白鸥和黄鸟一般长久相伴。
颈联“水通河汉无多地,凤在梧桐第几枝”,以河水通往天河、凤凰栖息在梧桐树枝的意象,暗示徐大夫才华横溢,犹如凤凰一般引人注目。同时,这也是诗人对徐大夫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之情。
尾联“好是与民同此乐,丰穰仍值太平时”,表达了诗人希望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他提倡与民同乐,共享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这一愿景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福祉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陆佃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他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不仅表达了对徐大夫的敬仰之情,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陆佃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陆佃生活在这一时期,他曾任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等职,后因与王安石的变法派意见不合而辞官。
在北宋时期,儒家学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士人崇尚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陆佃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的诗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百姓福祉的关注。
在《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 其二》这首诗中,陆佃描绘了凤凰池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心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