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丙子夏偶书 其二

标题包含
丙子夏偶书 其二
行年七十有六,随世名言则然。 应酬衮衮万状,变化离坎坤干。 人情曲折参错,动静多寡后先。 孰有孰虚孰实,无高无下无边。 清明靡所不照,一语不可措焉。 先圣为是发愤忘食,某也何敢空度岁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简(1090年-1143年),字敬仲,号慈湖,浙江慈溪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杨简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于北宋末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龄已76载,随波逐流似乎理所当然。 生活中忙碌纷繁,犹如阴阳八卦之变化无穷。 人间情事纷繁复杂,动静互现,先后难测。 虚实真假难辨,世界之大难以估量。 要像阳光一样明晰洞察一切,言语行动都需慎重。 古圣人因明理而废寝忘食,我又怎敢虚度岁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丙子夏:指农历丙子年夏天。古人常以天干地支来纪年,如甲、乙、丙、丁等表示天干,子、丑、寅、卯等表示地支。 2. 七十有六:即七十六岁。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这种表述方法。 3. 随世名言则然:遵循世间的名言和常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4. 应酬衮衮万状:应酬纷繁复杂的情况。衮衮,形容事物接连不断的样子;万状,指各种各样的情况。 5. 变化离坎坤干:借用八卦的四个卦象“离”、“坎”、“坤”和“干”来表达世界的变化无常。 6. 人情曲折参错: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7. 动静多寡后先:指人的行为举止有时热闹繁复,有时清静简单,谁先谁后难以确定。 8. 孰有孰虚孰实:意思是哪些是真实的存在,哪些是虚假的存在,哪些是真实的情感,这是很难分辨清楚的。 9. 无高无下无边:没有高低之分,没有界限限制。这里是诗人表达的一种人生哲学观念,认为世界是平等无界的。 10. 清明靡所不照:清澈明朗,无所不照亮。这里是诗人自喻自己的心境和洞察力。 11. 一语不可措焉:意为一言难尽。措焉,安排处置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学者杨简的一首抒发人生哲理的诗歌。诗人以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哲学为基础,通过描绘人生的纷繁复杂、变幻无常,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孰有孰虚孰实,无高无下无边”,这是指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诗人认为,只有保持内心的清醒明觉,才能洞察世事的真相。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像孔子那样勤奋学习,不敢虚度年华。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子夏偶书 其二》是南宋诗人杨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16年,即南宋嘉定九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时期,北方的金朝对南方的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在这一时期,南宋国内却出现了繁荣的文化景象,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浙江慈溪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他早年师从陆九渊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成为朱熹的弟子。他的学识渊博,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这使得他对现实政治产生了失望情绪。 在《丙子夏偶书 其二》这首诗中,杨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杨简的人生态度和文学才华,为我们了解南宋时期的文人思想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