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

标题包含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
一从示至教,日觉旧行非。 但恨范模远,终为物欲欺。 有知无取正,积惑总成疑。 独有依归念,端然未改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从接受教诲,每天开始察觉过去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 可惜榜样和模范离得太远,最终受到物质欲望的诱惑。 明明知道有些行为不可取却仍然坚持,积累了许多疑惑变成怀疑。 唯有坚定回归初心的信念,始终如一,不改初衷。
去完善
释义
1. 一从:自从。 2. 示:表示,揭示。 3. 至教:最高尚的教诲。 4. 日觉:日渐觉察。 5. 旧行:以往的品行。 6. 但恨:只是遗憾。 7. 范模:榜样,模范。 8. 物欲:物质欲望。 9. 欺:欺骗,蒙蔽。 10. 有知:指有所了解。 11. 无取正:无法得到纠正。 12. 积惑:长期积累的问题。 13. 总成疑:总会成为疑惑。 14. 独有:仅有。 15. 依归:依靠归向。 16. 念:思念,挂念。 17. 端然:正直的样子。 18. 未改移:没有改变立场。
去完善
赏析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亲情、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热衷与执着的诗歌。诗人以恳切的语气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深感激和对自己学识不足的担忧。 诗的开篇,“一从示至教,日觉旧行非”,揭示了诗人自从受到体仁宗叔的指导和教育之后,才逐渐发现自己过去的言行和行为是多么错误。这里,诗人强调了体仁宗叔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接着,“但恨范模远,终为物欲欺”,诗人表示遗憾和忧虑,觉得自己的道德榜样离自己还很远,无法摆脱物质的诱惑,这使得他不断受到物欲的诱惑和欺骗。这是诗人对于自己道德境界的不满和对物欲的警惕。 随后,“有知无取正,积惑总成疑”,表达了诗人虽有知识却无法正确运用,疑虑重重的情况。这是对自身知识的反思,也是对自己不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懊恼。 然而,在诗的最后,“独有依归念,端然未改移”,表明了诗人虽然面临诸多困惑和矛盾,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表现出诗人坚定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综上,《奉寄体仁宗叔一首》是诗人对自己的反省和对教育的深深感慨。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亲人教诲的感激,又展示了诗人坚持信念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奉寄体仁宗叔一首》是南宋诗人詹初创作的一首寄赠诗。诗题中的“体仁”是詹初的堂兄弟詹体仁,他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曾任太常寺丞、尚书省郎等职,后来辞官归隐。“宗叔”则是指詹体仁,因为他比詹初年长,所以詹初尊称他为宗叔。 詹初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局势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年代。当时的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不断受到北方金国的侵略和压迫。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期望恢复中原故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愿望并未实现,反而在生活中遭受了种种挫折和磨难。 詹初也不例外。他在年轻时就展露出才学,但由于时局的限制,未能施展抱负。后来,他投笔从戎,加入抗金队伍,希望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现实的残酷远非理想所能比拟,于是在失望之余,选择了退隐。 在隐居生活中,詹初以诗书为伴,以笔墨为友,将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对家国的忧虑寄托在诗词之中。这首《奉寄体仁宗叔一首》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詹初表达了对詹体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