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剑池
闻说旌阳旧筑坛,故浮修水一来看。
至今磨剑池犹在,冷浸一天星斗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以前在旌阳建有祭坛,特意乘船来此看看。
现在磨剑池还在,寒冷的泉水浸透了满天星辰。
去完善
释义
《磨剑池》:本诗是宋诗人蒋之奇所作的一首咏史诗。首联描述了作者听闻关于邓禹在旌阳祭坛的旧事;颔联描写了磨剑池现在依然存在;颈联通过对比今昔的景物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注释】:
1. 磨剑池:位于江西修水县境内的古战场遗址,相传为东汉大将邓禹操练水军之地。
2. 旌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3. 旧筑坛:指汉代邓禹在旌阳祭坛誓师讨伐王莽之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提及“旌阳”,借指东汉马融,表明诗人探访的磨剑池与马融相关。随后“旧筑坛”可理解为以往举办过重要活动的场所。接着诗人表达出故地重游的喜悦,并借用了水流象征时间流逝,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中间两联则点明主题:磨剑池仍然存在,却已不再如往昔般具有光荣和意义,表达了诗人的叹惋之情。尾联中“冷浸一天星斗寒”,用“星斗寒”寓情于景,生动地描绘出磨剑池周围的萧瑟氛围,暗含了诗人对曾经辉煌如今冷清的磨剑池的深深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磨剑池》是宋代诗人蒋之奇的著名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蒋之奇在诗歌中描绘了庐山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磨剑池》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自己的佳作。
其次,蒋之奇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担任过中央和地方的要职,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失利,被贬谪到江西九江担任地方官。在这段时期,他时常游览庐山,欣赏山水风光,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因此,《磨剑池》中的景色描绘和情感表达,都充满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尤其是官僚腐败和贫富分化问题严重。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产生了隐逸的思想,希望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蒋之奇也不例外,他在《磨剑池》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