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柳倅见寄

标题包含
次柳倅见寄
是中空洞任天游,去住飘然百不忧。 黄独有苗师懒瓒,碧云无语继汤休。 才名如此分千里,道术相忘混九流。 寄得诗来乘月看,满身风露一庭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心灵在天地间自由游荡,来来往往无牵无挂无担忧。 田园之间有苗氏老师的淡泊悠然,就像那碧绿天空之下静静流淌的溪水。 才华横溢的名声却相隔千里,道法自然的生活跟其他各类并无二致。 给你寄去的诗篇请趁月色阅读,诗意如身披夜露,正是一院秋天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1. "是中":"是"为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某一事物;"中"意为中间、内部。"是中"意为此处或这里面。 2. "空洞":本意为洞窟或房屋的内室,这里比喻心灵的境界,空灵明净。 3. "任天游":任,任凭;天游,闲逛于自然之中,即游山玩水。整句话意为任凭心灵在自然中游荡,不受世俗困扰。 4. "去住":"去"表示离开,"住"表示停留。此处"去住"用于描述诗人行踪的飘忽不定。 5. "飘然":轻飘飘的样子,此处形容作者的生活态度。 6. "百不忧":什么都不担忧。"百"表示全部。 7. "黄独":一种中药植物。 8. "有苗":泛指苗族,也可以理解为富饶的土地。 9. "懒瓒":是一个古代的隐士,他过着懒散的生活。 10. "碧云":青翠的云彩,常用来比喻清新脱俗的境地。 11. "无语":沉默不语。 12. "继汤休":继,继承;汤休,汤涣,唐朝道士,擅长写诗。此句意为诗人继承汤涣的诗歌才华。 13. "才名":才能与名声。 14. "如此":指代的某一事物,这里是诗人的才名。 15. "分千里":相隔很远,不能相见。 16. "道术":指修道的方法或技能。 17. "相忘":彼此忘却,互相不理睬。 18. "混九流":混杂在各种流派中,指的是诗人虽然身怀绝技,但并不炫耀。 19. "寄得诗来":寄过来的诗。 20. "乘月看":趁着月光阅读诗。 21. "满身风露":被风吹拂,被露水湿润,形容夜深时分观月赏诗的情景。 22. "一庭秋":整个庭院都是秋天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是中空洞任天游”开篇,描绘出一副超脱尘世、无所忧虑的出世景象。在天地之间,他毫无牵挂地漫游,这是诗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与向往。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懒瓒和尚的故事,代表禅意人生;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赠汪伦》中的“碧云将尽”,以此传达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接下来,诗人提到“才名如此分千里,道术相忘混九流”,表达出诗人才华横溢却甘愿隐姓埋名的谦逊态度,同时传达出诗人主张摒弃名利、追求道德修养的思想。结尾一句,诗人表达了欣赏好友来信的心情,月光下阅读诗词,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恬静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隐逸山林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柳倅见寄》是宋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大约公元1190年至12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释元肇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行脚至福建建阳的柳倅。这位柳倅是一个以诗会友的地方官员,他赠给释元肇一首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欣赏之情。释元肇收到这首诗后,深受感动,于是回赠了这首《次柳倅见寄》。 在宋末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喜欢在闲暇之余吟咏诗篇,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释元肇作为一名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展现了他在佛学修养上的深厚造诣。这首诗体现了他与柳倅之间的真挚友情,以及他们对文学的共同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