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贫妇行

标题包含
贫妇行
故人身死妻贫病,买药无钱留性命。 半箪赤饭一盂蔬,对不能餐双泪迸。 阿官卖田妾未归,税在夫家田卖谁。 乡胥改割全隠匿,妾典衣裳空被追。 零落生涯种片园,朝朝夜夜盗开门。 邻翁苦妾妾租客,客也无输叫妾论。 那更双棺四缶灰,伐山博米图葬埋。 呜呼豪强欺妾夺山去,不许盐丁燃妾柴。 十岁孤儿出县庭,空手携状投杳冥,黄堂走罢走使軿。 文书送县已三月,依旧含冤说我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有人过世留下贫穷的妻子与疾病,买药都没有钱财维持生命。 一碗红米饭和一盆蔬菜,面对饥饿却无法下咽,泪水横流。 丈夫为了生计卖掉土地,妻子外出未归,税赋仍然需要缴纳,但土地已卖,责任在谁? 乡里的胥吏趁机篡改地籍,妻子的衣物被抵押,负债累累。 她靠种一片菜园来度日,日夜警惕被盗贼破门而入。 邻居非但不帮助她,反而把她的租客当作负担,租户也无法承受压力向妻子施压。 更要命的是两副棺材和四堆骨灰,她砍伐山林换取米粮,只为安葬至亲。 豪强欺压,强行夺取了她的山林,连盐丁烧火做饭都不允许使用她的柴火。 十岁的孤儿无奈走出县衙,空着手带着诉状寻求公道,各级官员却置之不理。 诉状递交县衙已经三个月,却依然含冤无法昭雪。
去完善
释义
1. 阿官卖田妾未归,税在夫家田卖谁:这句诗中“阿官”指的是丈夫,“妾”是作者自称。意思是我的丈夫卖掉了田地,我作为妻子却没能得到这笔钱,税收还是由丈夫家承担,那么卖掉田地的收益去了哪里? 2. 乡胥改割全隠匿,妾典衣裳空被追:“乡胥”指乡村小吏,“改割”即更改田亩登记。这句诗的意思是乡村小吏将田亩的登记全部隐匿了,而我将衣服典当出去却仍然无法缴纳税款,反而遭受追讨。 3. 零落生涯种片园,朝朝夜夜盗开门: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困境,她种植的小菜园经常被盗,生活艰辛。 4. 邻翁苦妾妾租客,客也无输叫妾论:“邻翁”指邻居,“租客”即租房的人。这句诗句反映了邻居因房租问题与租客产生纠纷,把责任推给诗人,而她却无法辩解。 5. 那更双棺四缶灰,伐山博米图葬埋:这是描述诗人的公公婆婆都已去世,为了安葬他们,诗人不得不卖掉山上的一片林木来换取粮食。 6. 呜呼豪强欺妾夺山去,不许盐丁燃妾柴:诗人感叹豪强欺负自己,强行夺取了她的山林,甚至连制作食盐的工人都不允许用她的柴火。 7. 十岁孤儿出县庭,空手携状投杳冥,黄堂走罢走使軿:这句诗句描述了诗人的儿子年仅十岁就要到县衙为自己申冤,可是县衙上下都不愿过问此事,令他感到绝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贫妇生活的悲歌。诗人以贫困中的妇女为关注焦点,描述了她生活的艰辛与不公正待遇。通过贫穷女性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官僚腐败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贫妇行》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一首描绘贫妇生活困苦的诗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公元1022年-1063年),其时国家富强、人民安乐,但社会底层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藻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识分子,可能亲身经历了一些贫妇生活的艰难场景。这些经验使他对贫妇的不幸遭遇产生了深刻的同情和关注。他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贫妇如何辛勤劳作以养家糊口,却无法摆脱困境的悲哀现实。 从时代背景来看,虽然宋仁宗时期是国家相对繁荣的时期,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等原因,很多农民和贫妇无法摆脱贫困。此外,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也对女性地位产生了影响,使得贫妇在生活和社会地位方面更加艰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