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桃枝岭
儿童嬉戏向比邻,长见桃枝出郭人。
七十五翁方过岭,回头旧事总成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子们正在邻居间玩耍,时常看到桃树旁的村民走出村庄。一位年已七十五岁的老者刚翻过山岭,回首往事却已如同尘土飘散。
去完善
释义
1. 儿童:指年纪尚小的孩子。
2. 嬉戏:玩乐,玩耍。
3. 比邻:靠近邻居,这里指与家乡邻近的地方。
4. 长见:常常看到。
5. 桃枝:桃树嫩芽,这里指的是春天桃花盛开之时。
6. 出郭人:离开乡村到城市去的人。
7. 七十五翁:作者自指。
8. 方:正在。
9. 过岭:走过岭脊。
10. 回头:回顾。
11. 旧事:过去的事情。
12. 总成尘:一切往事都像尘土一样飘散消失。
去完善
赏析
《过桃枝岭》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儿童嬉戏、桃枝繁茂的田园景象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首句“儿童嬉戏向比邻”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儿童在村边的空地上欢快地玩耍,相邻的家庭相互交流,表现了诗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和对人间温情的赞美。
次句“长见桃枝出郭人”则以桃枝岭的美景为引,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桃花盛开时,鲜红的桃花映衬着嫩绿的枝叶,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同时,这里的“出郭人”也象征着走出喧嚣都市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而后两句“七十五翁方过岭,回头旧事总成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身世感叹。年逾古稀的诗人正走过桃枝岭,回顾过去岁月,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坎坷都已成为过眼烟云。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在晚年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面对世事无常的坦然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桃枝岭》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描绘岭上行旅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但北方领土尚未收复,故有诗人怀乡之情。
陈藻(生卒年不详),字元洁,号乐轩,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他是宋代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学问,以诗闻名于世。在当时,陈藻受到了诸多士人的推崇和敬重。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长期担任地方小吏。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感慨。
在《过桃枝岭》这首诗中,陈藻以岭上行旅为背景,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他通过对桃枝岭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