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
秋色已寥落,清溪才此行。
船移酒杯侧,鱼得鲙刀鸣。
日色浮兼动,风痕灭又生。
从知隠者趣,不独傲荣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景色已经稀疏,沿着清澈的小溪才是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小船在酒杯旁移动,鱼儿被切割成薄片的声音如同歌声。
日光在水面上漂浮并随着水波荡漾,风的痕迹消失后又再次出现。
由此可以知道隐者的乐趣,不仅仅在于孤芳自赏和荣誉名声。
去完善
释义
1. 寥落:形容秋天的景色稀疏凋零。
2. 清溪:清澈的小溪,这里指诗人在秋天游览的溪流。
3. 才:仅仅,刚刚。
4. 船移酒杯侧:船只移动时酒杯也随之倾斜。
5. 鱼得鲙刀鸣:用切割鱼肉的刀具发出的声音来比喻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6. 日色:阳光照射在水面的景象。
7. 浮兼动:光线在水面上浮动且不断变化。
8. 风痕:风吹过水面形成的波纹。
9. 隐者趣:隐士的乐趣或生活情趣。
10. 傲荣名:鄙视荣华富贵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溪行》是宋朝诗人蔡襄的一首描绘溪边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篇。全诗充满秋天的韵味,清幽宜人。诗人以“秋色已寥落,清溪才此行”开篇,写出秋天溪边的景象,透露出一丝萧瑟与寂寥。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流露出悲伤之情,反而借景抒怀,表达出内心的淡定与宁静。
接着,诗人通过“船移酒杯侧,鱼得鲙刀鸣”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溪流泛舟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船只在水面移动,酒意盈怀;鱼儿在水中畅游,犹如鲙刀下的声响。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令人向往不已。
在描写秋日的阳光和风影时,诗人以“日色浮兼动,风痕灭又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太阳的光芒随时间推移而变幻,风痕忽明忽暗,这便是大自然的律动与生机。同时,诗人借助这一景象,传达出世间万物的无常与恒常。
最后,诗人通过“从知隠者趣,不独傲荣名”收尾,阐明了他的隐逸之志。在这优美的溪边景致中,他领悟到隐者之趣的真谛,不再追求世俗的荣耀与名誉。这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的思想境界,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行》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公元995年前后。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擅长书法、文学和茶道。蔡襄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尚书省工部员外郎、参知政事等。他在任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政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首《溪行》描绘了溪边山水的宁静美景。诗人在游历山水时,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稳定发展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士人阶层逐渐兴起,他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蔡襄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