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次韵经父舍人送子

标题包含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次韵经父舍人送子
去年使河东,饮饯天始秋。 今年使河北,复作萧寺游。 愧我燕居息,送公频按州。 雍容鹓鹭列,环佩鸣琅球。 岂知勤徒御,与国扬王休。 壁如果适口,安问梨与榴。 此行功名会,肯使岁月流。 载酒都门饯,行当迓归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祖禹(976年-1030年),字淳甫,又字梦得,成都府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范祖禹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历任著作佐郎、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到河东去, 秋天才刚要开始. 今年到了河北, 再度造访寺庙游玩. 惭愧的是我在悠闲的生活中休息, 而却要多次为你送别去往各州郡. 你在官员之中表现雍容华贵, 像鸾鸟和凤凰般优秀. 恐怕你不了解我对你的深情厚谊, 如同国家荣耀一般. 如果你喜欢吃水果, 那就不用在意是梨还是石榴了. 此次出行一定会建功立业, 怎么会让时光流逝呢. 备好美酒在京城为你践行, 你回来的时候我肯定会去迎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东:这里指黄河以东地区,即今山西省一带。 2. 萧寺:指佛教寺庙。此处借指慈孝寺。 3. 按州:巡视各州郡。 4. 鹓鹭列:喻指官员朝会时的队列。鵷,一种瑞鸟,比喻贤才;鹭,白鹭,常用来比喻士人。 5. 琅球:形容玉石撞击的声音,此处代指官员的冠饰。 6. 徒御:指出行的车马。 7. 王休:王业的美好景象。 8. 壁果:挂在墙壁上的果实,这里指梨。 9. 梨与榴:两种水果,分别代表山西特产和黄淮地区的特色。 10. 功名会:指有望获得功名的机会。 11. 都门:都城之门,这里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12. 迓归輈:迎接回归的车辆,这里表示欢迎范祖禹返回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次韵经父舍人送子”,题目中包含了一些重要信息:首先,日期是四月三十日;其次,地点在慈孝寺的山亭上;最后,诗人用次韵的形式描绘了送别经父舍人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于去年秋天和今年的分别的感慨,以及与友人共赏景色、饮酒畅谈的场景。 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去年自己出使河东,正值秋天的离别时刻。这里提到了离别的时间点,为后面描写友情、表达离愁铺垫了情感基础。而今年又出使河北,故地重游使得思绪起伏。诗人将两次别离通过时间和地点联系起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接下来的诗句则着重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虽然诗人以闲居的方式生活,但是仍然多次陪伴友人到各州探访。他们身处朝廷之中,形成了如同一群群雁般的和谐氛围。然而,想到好友即将离开,诗人的心中便生出一种忧虑之情。 随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次分别的意义。他将国家的繁荣昌盛比作一群群的鸾鸟和凤凰,指出他们的离别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这种离别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带有积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接下来,诗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他提到,如果水果美味可口,那么就不会去在意到底是梨还是石榴。这句话意味着,只要友谊真诚美好,就不会在乎彼此的地位或身份差异。这种真挚的感情也让诗人更加珍惜这次分别前的欢聚时光。 末尾两句,诗人提到此次别离后,友人会赢得名誉和成功。而自己也会准备好美酒,期待着他的归来。这里诗人以送别时的祝愿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结束了整首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两年分别在秋天和春天离别的描述,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同时,也通过描绘他们在山亭上的欢乐聚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次韵经父舍人送子》这首诗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范祖禹之手。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2年(北宋仁宗至和年间)。 在这个时期,范祖禹正经历着人生的转折。他刚刚结束了科举考试,取得了进士的荣誉。然而,他的母亲在此期间去世,这使得他在悲痛之中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常常去慈孝寺山亭寻求心灵的慰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当时,北宋社会正处于繁荣与动荡并存的时期。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辽金等边疆势力的侵扰也让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祖禹以他的才华和学识,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人生、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