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天竺聪道人

标题包含
赠天竺聪道人
完完明月珠,蓄彼万丈渊。 径寸不可睹,余辉媚清川。 道人实有道,胶口默不传。 心闲气自和,眉宇常蔼然。 邦人昔致师,欲以居法筵。 文移动帅府,礼数端亦虔。 冥鸿避网罗,矫翼从高骞。 朅来灵山隅,圆蒲味深禅。 盛德不自显,与物同周旋。 儿曹恃文采,毫末争丑妍。 相逢广坐间,肯顾斯人贤。 茫茫大化中,浮名暂腥膻。 吾知道人意,反汝生哀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熠熠生辉明珠亮,深藏无尽智慧藏。 此中玄妙难目睹,仅见光芒照河流。 得道之人真有道,沉默不语勿轻传。 内心平静气自和,神情淡定心舒畅。 故乡昔日请为师,欲将正道普众生。 将军府上聘为客,礼仪周全又虔诚。 矫若鸿雁避网罗,振翅高飞冲天外。 来到灵山一角落,习禅悟道乐趣多。 美德从不自炫耀,世间万物皆同在。 小子只知重文采,细枝末节争短长。 相识相遇众人间,谁知我等品行高。 人生短暂如晨露,浮名虚利似腥膻。 我知道你的心意,让我心生悲哀怜。
去完善
释义
1. 天竺: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 2. 释道潜:宋朝的一位僧人,原名潘兴嗣,字潜老。 3. 完完:完整,完好无缺。 4. 明月珠:夜明珠,比喻珍贵的人或事物。 5. 蓄彼万丈渊:蓄藏著丰富的学识。 6. 径寸不可睹:指明珠的光芒虽然只有一尺宽,但却让人无法直视。 7. 媚:使...感到愉快。 8. 清川:清澈的河流。 9. 胶口:闭口不言。 10. 默不传:保持沉默不泄露秘密。 11. 心闲气自和:心境悠闲,气质自然和谐。 12. 眉宇:眉毛和眼睛之间的部位,常用来形容人的表情。 13. 蔼然:和气可亲的样子。 14. 邦人:国人,本国的百姓。 15. 致师:向他人请教。 16. 法筵:佛教说法的场所。 17. 文移:文书往来。 18. 帅府:将领的官邸。 19. 礼数端亦虔:礼仪端正恭敬。 20. 冥鸿:远走高飞的大雁,比喻隐逸之人。 21. 矫翼:张开翅膀。 22. 高骞:高飞。 23. 朅来:到来,来到。 24. 灵山:佛家称灵鹫山,传说佛祖在此讲经说法。 25. 圆蒲:僧侣讲经时用的圆形坐垫。 26. 味深禅:品味深刻的佛法。 27. 盛德:崇高的品德。 28. 与物同周旋:与人交往,与人共事。 29. 儿曹:年轻一代。 30. 恃文采:依赖文学才华。 31. 毫末:细微之处。 32. 丑妍:丑陋和美丽。 33. 广坐:大庭广众。 34. 肯顾:愿意照顾。 35. 斯人贤:这个人的贤能。 36. 茫茫大化中:在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中。 37. 浮名:虚浮的名声。 38. 腥膻:血腥气味。 39. 吾知道人意:我知道你的心意。 40. 反汝生哀怜:我反而对你产生同情和怜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竺聪道人的诗歌,诗人在赞美其高洁品质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淡泊名利和恬静心态。 首先诗人以“完完明月珠,蓄彼万丈渊”为引子,用明珠比喻聪道人的德行,又将其比作深渊般深邃的人生态度。接着用“径寸不可睹,余辉媚清川”来形容聪道人的德行虽然不易被人察觉,但他的光辉却影响着周围的世界。 然后诗人写“道人实有道,胶口默不传”,体现了聪道人的智慧和修为并非流于表面的华丽言辞,而是深沉内敛的。“心闲气自和,眉宇常蔼然”则展示了聪道人心境平和、容貌和气的形象。 随后诗人描述了聪道人拒绝了他人的邀请,选择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他看破了俗世的纷扰,就像“冥鸿避网罗,矫翼从高骞”中的鸿鹄一样,振翅高飞,远离尘世。而他在灵山修行,品尝深禅,是顺应自然之理,而非炫耀自己。 紧接着,诗人批判了一些自以为是、追求虚名的文人墨客,认为他们在广众之间只会争名夺利,而对真正有德之人视而不见。 最后诗人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名誉只是短暂的污点,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富足与宁静。他知道聪道人的意愿,因此反而对他的生活感到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天竺聪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道潜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00年前后,正值宋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众多僧人投身佛门,寻求心灵的解脱和修行。 释道潜,俗姓何,字潜夫,号妙总。他自幼出家为僧,饱读经书,精通佛学,成为一代高僧。他在宋代文坛上也享有盛誉,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交情甚好,相互唱和。 在释道潜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同时,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佛教面临着挑战。然而,佛教在民众生活中仍然具有深厚的影响力,许多人通过信仰佛教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指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释道潜创作了《赠天竺聪道人》一诗。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天竺聪道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修行的坚定信念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首诗成为了释道潜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作为诗僧的风采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