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季清县丞
多生有奇姿,名已在仙籍。
朝游风后馆,暮返旌阳宅。
五月凉如秋,照夜干将白。
养之锋铓余,参鲁柴亦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赵季清:人名,姓赵,字季清,南宋时期的文人。
2. 叶适:人名,字正则,号水心居士,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3. 仙籍:指仙人或神仙的名册。这里可能指的是赵季清才情出众,如同神仙一般。
4. 风后馆:古代传说中黄帝的臣子风后的住所,这里可能是比喻赵季清的才华横溢。
5. 旌阳宅:古代传说中仙人许逊的住处,这里可能是比喻赵季清的居住之地。
6. 五月凉如秋:形容五月的天气凉爽宜人。
7. 照夜干将白:形容剑光如白昼,这里的“干将”是指古代著名的宝剑。
8. 养之锋铓余:意思是把剑放在鞘中,只露出一点锋芒。这里可能是比喻赵季清虽然才情出众,但为人谦虚低调。
9. 参鲁柴亦愚:意思是人有所长,也有所短。这里可能是说赵季清虽然才情出众,但也有他的不足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赵季清县丞的诗,诗中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赵季清的风姿不凡与聪明才智。“多生有奇姿,名已在仙籍”意为赵季清生来就具有奇特的才能和品质,早已在贤达的名单中留下了姓名。 “朝游风后馆,暮返旌阳宅”则暗指他的勤奋和努力,无论是早出晚归还是日夜不息,始终都在努力地学习和进步。
接下来的两句"五月凉如秋,照夜干将白" 则是用自然界的现象来形容赵季清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炽热的夏天也依然冷静如秋,其光芒就像明亮的月光照亮黑夜一般醒目耀眼。
最后两句“养之锋铓余,参鲁柴亦愚”,表示赵季清韬光养晦,却未曾显露锋芒,就如同那鲁国的大智若愚的孔夫子一样,即使才智过人也不会过于张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赵季清县丞》是南宋著名文人叶适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的中原已经沦陷于金人铁蹄之下,而江南之地却尚存几分繁华。
在这一年里,叶适以举人的身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担任了国子监教授一职。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官宦生涯。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此后数十年间,他屡遭贬谪,也曾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秉公办事,为民请命,因此在民间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在叶适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对内,官僚腐败,民生疾苦;对外,金兵压境,国土沦陷。在这种背景下,叶适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赠赵季清县丞》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赵季清县丞的赞美,叶适表达了自己对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官员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提醒世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应该坚守职责,为民造福,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