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宗宣兴化问答图赞
君臣庆会豁全机,百亿山河尽贡归。
拈起太平无价宝,乾坤何处不光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领导和百姓共享繁荣,江山壮丽皆来朝贡。
握紧盛世的无价珍宝,天地间无不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庄宗:指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创建者刘谦。
2. 宣兴:地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3. 化:教化,感化。
4. 问答:交谈,讨论。
5. 图赞:以图像为表现形式的对事物或人的赞美之词。
6. 释智愚: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僧人,擅长绘画。
7. 君臣:君主和大臣,这里指的是刘谦及其大臣们。
8. 庆会:喜庆聚会,这里指南汉建国初期政治清明,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9. 豁:开阔,敞亮。
10. 全机:全面的谋划与策略。
11. 百亿:形容数量众多。
12. 山河:泛指国家和领土。
13. 尽贡归:指四方诸侯都纷纷归附南汉。
14. 拈起:拿起,提起。
15. 太平:和平,安宁。
16. 无价宝: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之物,这里指的是刘谦的治国之道。
17. 乾坤:天地,自然界。
去完善
赏析
《庄宗宣兴化问答图赞》是南宋诗人释智愚的一首赞美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庄宗皇帝与群臣之间的融洽氛围,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和信心。诗中的“君臣庆会”指的是皇帝的贤明领导和群臣的忠诚辅佐,共同开创盛世的局面。“百亿山河尽贡归”则表达了国家的疆土和人民都为国家繁荣而努力奋斗。
诗人用“拈起太平无价宝”来形容庄宗皇帝的智慧与勇气,他如同挖掘到了无价的宝藏,使得整个国家都充满光辉。“乾坤何处不光辉”则是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象征着无论在何地,只要有这样的领导者,国家都能迎来光明的未来。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和领导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庄宗宣兴化问答图赞》是南宋末年诗人释智愚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正值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由于金朝的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而蒙古帝国在北方的崛起也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同时也对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怀疑。
释智愚作为一名出家人,虽然身处世外,但同样关注着国家的兴衰。他在这首诗中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儒家道德观的质疑,以及对儒家经典的重新审视。他认为,儒家的教化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反而会使人们陷入虚无主义。因此,他强调个人修行的重要性,提倡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真理。
总的来说,《庄宗宣兴化问答图赞》是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