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寺古桧

标题包含
题寺古桧
何人见植初,老对梵王居。 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 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 尽日无僧绕,清风长有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寺庙中的植物与景象,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何人见植初,老对梵王居”:是谁在古老的寺庙中种植了这些树木?它们屹立不倒,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山中精灵在其中栖息,而砍伐者也无法破坏这份宁静。 “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它们的声音在秋风中回荡,身影映在月光下的水潭中显得虚幻。 “尽日无僧绕,清风长有余”:虽然没有僧侣的围绕,但它们的存在却带来了无尽的清新之风。
去完善
释义
《题寺古桧》注释: 1. 题寺:题目中的“题”为动词,意为“书写、题写”;“寺”指的是寺庙。 2. 古桧:古时的松柏类树木,这里指古老的松树。 3. 何人见植初:谁种下了这棵古老的松树。 4. 老对梵王居:松树在古老的寺庙中显得十分苍老。 5. 山鬼暗栖托:传说中山神精灵栖息的地方,这里的山鬼代表着神秘的存在。 6. 樵夫难破除:砍柴的人很难砍破松树的外皮。 7. 声高秋汉迥:松树的声音在秋天格外响亮,“秋汉迥”描述的是秋天的辽阔景象。 8. 影倒月潭虚:树影倒映在月光下的水中,显得十分虚幻。 9. 尽日无僧绕:形容寺庙内没有僧人围绕的景象。 10. 清风长有余:清朗的秋风永远伴随着古松树。
去完善
赏析
《题寺古桧》廖融是一首描绘古寺古桧的诗歌。诗人通过观察古桧的生长环境、形象特点以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来展现古桧的不朽与孤独。在这首诗中,“何人见植初”是问句起笔,引人想象古树生长的岁月痕迹;接着写出古桧与寺院的关系,突显其古老的身份;而后以山鬼和樵夫为例,揭示出古桧面临的生存困境;后面两句则展现出古桧生命力之旺盛,使人感叹不已。全诗紧扣主题,勾勒出一幅充满古意的画面,读来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寺古桧》是宋代诗人廖融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古桧树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即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廖融正生活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他可能游历过许多名胜古迹,见到了许多古木参天的景象。因此,他在游览寺庙时,看到那棵古老的桧树,便产生了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宋朝,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文人士大夫们都以忠君爱国为己任,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廖融通过描绘寺庙的古桧树,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