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
高奇一百篇,见造化工全。
积思游沧海,冥搜入洞天。
神珠迷罔象,瑞玉匪雕鑴。
休叹不得力,离骚千古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百次尝试,我看到自然的创造力的全部。
用心思考如同畅游大海,深入挖掘如同进入仙境。
神秘的珍珠让人迷茫,瑞玉不需要雕琢。
不要叹息没有成功,离骚已经成为千古传颂之作。
去完善
释义
《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廖融
注释:
1. 高奇:形容诗歌造诣高超。
2. 见造化工:指诗歌创作技艺精湛。
3. 积思:积聚思考,这里指精心构思。
4. 游沧海:喻指诗人沉湎于文学海洋之中。
5. 冥搜:深入探索。
6. 洞天:道教传说中的仙境。
7. 神珠:珍贵的宝珠,这里比喻美妙的诗篇。
8. 罔象:模糊不清的形象,这里形容神珠难以描绘。
9. 瑞玉:吉祥的玉石,这里比喻诗篇的美好。
10. 匪雕鑴:并非经过人工雕琢,这里强调诗歌的天然之美。
11. 休叹不得力:不要叹息自己的作品没有受到重视。
12. 离骚千古传:借屈原的《离骚》来表达对翁宏诗作的赞美,认为其诗歌将流传千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翁宏的百篇诗篇的评价和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作品的赞赏和推崇。首句“高奇一百篇”表达了对翁宏作品的高度评价;次句“见造化工全”则进一步强调这些诗篇的艺术价值,认为它们展现了自然天成的美;接下来的两句“积思游沧海,冥搜入洞天”描绘了翁宏在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思考与探索,以及他在此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超凡想象力;最后三句“神珠迷罔象,瑞玉匪雕鑴。休叹不得力,离骚千古传。”则比喻翁宏的作品犹如珍贵的宝石一般,不需要过多的雕琢和修饰,就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结尾一句还暗示了翁宏的作品将会如同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是唐代诗人廖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末五代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如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表达。
廖融本人,作为一位隐逸之士,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曾作诗云:“屋小茅茨静,窗幽石磴闲。”表现出他简朴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然而,他并没有完全逃避现实,他的诗中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在他的朋友翁宏向他展示一百首诗时,廖融感慨万分。他既对朋友的才华表示赞赏,也对他们在乱世中坚守信念的精神表示敬佩。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