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四十一首 其六

标题包含
偈颂四十一首 其六
一夏九十日,不觉已过半。 管带牯牛儿,切忌随物转。 紧把鼻头索,莫放令宽缓。 如是十二时,时时无间断。 收得纯熟,斥之不去。 受人言语,不动不变。 觌面当机,当机觌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天有90天,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半。 管理好你的心态,不要被外界事物影响。 紧紧把握住原则,不要放纵自己。 如此持续12小时,时时刻刻不间断。 当你掌握自如时,就无法被排斥。 面对别人的言论,要保持冷静和稳定。 在适当的时候行动,抓住时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颂:又称“偈诗”,为佛教徒以诗歌形式表达佛教教义的短篇作品。 2. 释普宁:唐朝时期的僧侣,俗名梁慧能,字立公,为禅宗南宗五祖弘忍的弟子。 3. 一夏:指一个夏季,此处借指一段较长时间。 4. 九十日:夏季在农历中通常有九十天,这里用具体数字来表示较长的时间。 5. 管带:管理、照顾之意。 6. 牯牛儿:指心性固执的人。 7. 切忌:绝对避免。 8. 随物转:指跟随外物变化而动摇自己的意志或信仰。 9. 紧把鼻头索:牢牢抓住修行道路的根本原则。 10. 莫放:不要放松。 11. 令宽缓:使松懈、松弛。 12. 十二时: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13. 收得纯熟:指修养达到成熟的地步。 14. 斥之不去:指修行境界高深,无法被恶劣环境所影响。 15. 受人言语:指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16. 动不变:指内心坚定,不受外界干扰。 17. 觌面当机:指面对面地应对问题。 18. 当机觌面: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四十一首 其六》是南宋禅宗高僧释普宁所作。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禅宗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出禅的真谛。 诗中,作者将修行比作夏季,意味着短暂而宝贵的时间。“管带牯牛儿”指的便是掌握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要保持警觉,不要随着外物的诱惑而迷失方向。“紧把鼻头索”则象征着时刻把握住自己的心性,不放任其散漫游离。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保持这种警惕,才能真正做到明心见性,不被外在事物所左右。 诗人强调,达到这种境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锻炼,即“收得纯熟,斥之不去。受人言语,不动不变。觌面当机,当机觌面。”这是一种内心的高度觉醒与超脱,意味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不被外物所迷惑。 整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揭示了禅宗修行的重要性及方法,并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修养与觉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四十一首 其六》是宋朝诗人释普宁所创作的一首描绘禅意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世纪左右,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禅宗佛教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迫。 在这个时期,诗人释普宁作为一名僧人,生活在禅宗寺庙中,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和悟道成为他创作的主题。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在这首诗里,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禅意,表达了他的禅宗哲学思想。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宋王朝的统一和繁荣,然而宗教政策的限制对禅宗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释普宁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禅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