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都场正月尽未见梅思雪中石门之游作 其二

标题包含
都场正月尽未见梅思雪中石门之游作 其二
谢客穷幽处,仙宫隠薜萝。 二峰峨魏阙,双瀑泻天河。 犺獚应难致,猿猴却患多。 雪中山更好,淹岁定如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谢绝游客访寻清幽之地,仙宫隐于常绿藤萝间。 两座山峰如巍峨的皇宫门阙,两条瀑布犹如银河倾泻而下。 这些珍稀动物难以引入,倒是猴子惹人嫌。 雪中的山景更佳,待上一两年又如何?
去完善
释义
1. 谢客:指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医药学家,曾任宣城太守。后隐居于茅山(今江苏南京境内)。 2. 穷幽:探访幽深之处。 3. 仙宫:这里指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茅山道观。 4. 峨魏阙:巍峨壮丽的样子。魏阙,古代宫门外的楼观,代指朝廷。 5. 二峰:此处可能指的茅山主峰大茅峰和其东侧的小茅峰。 6. 双瀑:指茅山的双瀑泉,是茅山的一大自然景观。 7. 天河:银河。这里用来形容瀑布飞流而下如银河落九天。 8. 犺獚:是古代的一种狗名,体型较大,与猿猴相对应。这里泛指各种动物。 9. 猿猴:猴子的一种,以善于攀爬著称。 10. 淹岁:岁月虚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中石门之游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宁静的地方寻找生活的真谛。“谢客穷幽处,仙宫隠薜萝”两句,诗人以“谢客”自喻,表达了对世俗的厌恶和对自己的清高;同时通过“仙宫”、“薜萝”等意象,传达了他在深山之中寻找宁静、理想的境地的心愿。接下来的四句则具体描述了山中的景象:巍峨的二峰像天宫的门户,瀑布如银河般流淌下来。这里虽然环境优美,但“犺獚应难致,猿猴却患多”,说明山中条件艰辛,动物稀少。最后两句,诗人表示在这样美好的雪中山景中,如果能长久地生活下去,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山林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都场正月尽未见梅思雪中石门之游作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薛季宣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的战乱时期,政治环境动荡不安。作为南宋文人,薛季宣虽然生活于临安(今浙江杭州)这样的繁华都市,但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了对家国、民族的忧患意识。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复兴而努力,他曾担任官职,参与抗金事务,并以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在此背景下,薛季宣创作了这首《都场正月尽未见梅思雪中石门之游作 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在都场正月未尽时,未见梅花开放,内心感到失落和无奈。同时,诗人还回忆起过去的冬日雪景,以及他与朋友们在石门游玩的美好时光。这种对比使诗人更加感慨万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